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陇县河北镇“巾帼”舞龙队——
舞出别样风采
本报记者罗琴
    女子舞龙队正在进行表演前的训练

    女子舞龙队的精彩表演

  
  舞龙舞狮,作为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常常是各类节庆活动中的重头戏。陇县河北镇,有一支由农村女子组成的舞龙队,她们的表演,丝毫不逊色于男子舞龙队,还博得了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这支平均年龄45岁的女子舞龙队,用她们的热情,舞出了别样精彩。
  陇县女子舞龙队的“娘子军”跟着引龙人手中的龙珠,不断挥舞手臂上下翻飞,一条长龙翻腾起舞,一会儿似蛟龙出海,一会儿似行云流水,追逐龙珠,活灵活现,引得现场群众拍手欢呼。这是今年正月十五当天,女子舞龙队在陇县县城西门口的精彩表演。今年44岁的高云家住河北镇,她是舞龙队的队长。2月20日,记者联系到高云,她向记者介绍,每年的春节和正月十五,她和其他10名队员都会主动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大家一起热热闹闹庆祝佳节,并用这种方式,为群众送上满满的祝福。
  高云说,她们的舞龙队是2013年组建的,队员都是当地的村民,因为热爱文艺表演而聚在一起。“10年前,镇上要搞社火巡演,想加入舞龙表演助兴,街坊们知道我爱张罗表演,就让我来组建个舞龙队,参加表演。”高云说,本想着,舞龙表演难度不大,只要找几个跟自己有同样爱好的姐妹一起,就能组成队。没想到,真正训练起来,才发现舞龙不光是“技术活”,还是“力气活”。“龙头有8斤多重,光是举起来就挺吃力,更别说还要做一些‘划船’的动作了。”高云解释说,即使难度大,她也没想着将队员换成男子,原因不仅是周围男子大多需要外出务工,也因为她想通过组建这支队伍,让常年在家的妇女们能找到生活的乐趣。“时代变了,现在都倡导男女平等,咱们的女子舞龙队,一样威风有气势!”
  高云说,因为队员们都是常年干农活的妇女,胳膊上还算有力气,但是为了呈现更精彩的表演效果,每次表演前,她们都会进行集中训练。不论是互相商讨,还是视频学习,11名队员对龙头、龙身、龙尾的角色进行明确分工,然后认真训练动作:8字舞龙、游龙、穿腾、翻滚……辛苦、劳累,尽管训练完每个人的胳膊更加酸痛,但大家依旧乐此不疲。
  队员王艳身体稍显瘦弱,虽然没当过龙头,可是她对舞龙的热爱却丝毫不减。“我们的队员也不固定,舞龙是个‘淘神’事,有人退出有人加入,有时候人员不够时,我就家家户户去动员。”王艳说,新加入的队员都会虚心向老队员请教,老队员也会耐心教学,大家一起相互帮助,其乐融融。
  从2013年到2023年,这支女子舞龙队在当地也有了小名气,她们的表演从简单到复杂、由柔弱到刚劲,舞出了健康,舞出了欢乐,更舞出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新风采。
  知识链接 
   舞龙
  舞龙舞狮,是中国民间传统习俗。舞龙又称耍龙灯、龙灯舞。龙是古老的图腾,传说龙能行云布雨,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从春节到元宵节,许多地方都有舞龙的习俗。龙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观念中具有吉祥、勇猛、尊贵等寓意和象征。
  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龙来祈祷龙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舞龙的主要道具是“龙”。龙用草、竹、布等扎制而成,龙的节数以单数为吉利,多见九节龙、十一节龙、十三节龙,多者可达二十九节。十五节以上的龙就比较笨重,不宜舞动,主要是用来观赏,这种龙特别讲究装潢,具有很高的工艺价值。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