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受到惩处并接受教训后,市信用办——
帮助失信企业修复信用
  本报讯“你好,你们公司有一条行政处罚已满三个月,请及时进行信用修复,以免对公司造成不良影响……”近日,市信用办工作人员给我市一失信企业打电话进行信用修复提醒,帮助企业重拾信心。
  据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2022年8月18日,他们接到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北京某认证机构涉嫌制售假证协查通知,我市某企业购买了北京某认证机构的假证。随后,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企业展开了调查取证。原来,该企业购买了4个假冒证书,准备用于竞标投标,结果还未使用就被查处,鉴于该企业对此行为供认不讳,如实主动提供证据材料,且该公司购置假证后未对社会造成恶劣影响,11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向这家企业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处15000元罚款,并向社会公开行政处罚决定信息。
  “处罚信息被公示,我们企业在进行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等方面都受到限制,在合作伙伴面前也抬不起头。”该企业负责人表示,有了这次教训,以后他们企业一定会守信经营,用诚信做好企业。
  按照规定,三个月后企业可进行信用修复。到了规定时间,市信用办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电话通知的方式,积极鼓励该企业畅通申请程序,进行了信用修复,目前该企业各项业务回归正常。
  “诚信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将推进程序便利化,明确信用修复申请所需材料与流程,让市场主体少跑路,只要材料齐全符合规定就当即办理,帮助失信市场主体尽快恢复正常经营状态。”市信用办相关人员表示。
  本报记者邓亚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