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文字点亮梦之光
◎提秀莲
  我一直认为张革风老师的新闻作品为众人赏识。当我拿到他新出版的文集《五十年追梦》,一口气读完他创作的25篇“追梦记忆”后,才发现他的散文干净、率性,怡然自得又饱含款款真情,并且充斥着凤县民俗的风韵与气息,读来令人心旷神怡。可以说他在写作中恣意畅游,对于各种素材的把握游刃有余,胜似闲庭信步。他说,1973年退伍回到农村,在终日忙于起猪圈、背粪、春耕、割麦、背麦、修大寨田等繁重的劳动中,仍不忘点灯熬油地写作,向县广播站、文化馆、公社
  广播室乃至
  向报社、出
  版社投稿,做着当作家的梦。在我看来,这真可谓一粒文学的种子,一旦落在他的心田,经过“时间的大棚”的栽培,最终收获“葱郁”的成果。
  他的写作是潜于一个个斑驳的记忆中,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的重塑”。主体的“我”
  从处女作的问世到长篇
  纪实小说《山地子孙》创作;从第一篇童话的尝试到科普作品的发表,直到作品登在了《人民日报》海外版。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笔下的文字不断拨亮他的文学梦,如:“我几乎放弃了公休假,在酷暑天双脚泡在洗脸盆中写作。”“如果用当今一些人的‘价值观’来看,搞文学,尤其是八小时之外搞业余文学创作,真是再愚不过的事了。”“一次无意间说到在深山基层当‘官’的苦衷,聊一些上不了‘台面’的逸闻趣事,而这些却撩拨得我的文心顿发。”这真实朴素的诉说,在有意无意之间,便呈现出从未改变的追梦初心。
  书中的《法制纪实》栏目记录的一篇篇法制纪实作品,无疑是一部部跌宕起伏的优秀刑侦“小说”,而这“小说”的每一个细节都感人至深,让人过目不忘。在“追捕盗牛贼”一文中有这样的记述:“忽然失主的妻子朝仅剩的那头牛跑过去,带着哭腔说:‘是它!这就是我的牛!’连续两天挨饿受惊,突然见到自己的主人的牛依偎在主人怀里‘哞哞’地叫个不停。”这至情的体察描写,把匿藏于内心的柔软一下牵了出来,让人感同身受,不禁泪水盈眶。
  《文迹拾零》收录了作者36篇散文与游记。从新疆奎屯到成都杜甫草堂,从“老虎团”到抗疫手记,从讨薪记到创业情缘……张老师以灵敏的笔触捕捉着每一个感人的瞬间,记述一个个鲜活事例,读来令人感佩敬仰。如,他们夫妇到了新疆奎屯的大姐家,大姐夫从地下室背出多半袋的天然玉石让他挑选,在他看来亲情比玉石更加珍贵。当我在《创业情缘》一文中,看到张老师记述的主人公正是我认识的熟人,他将其创业经历无数困境仍不言放弃的故事,表述得淋漓尽致。我在随后的几天里沉浸其中,不断地与自己做对比,发觉生命之光只有历经苦难才能淘洗出来,而被苦难淘洗得越久,生命的光就会越亮。如今,故事中这位创业的主人公不仅事业有成,而且在热心为凤县的文艺与科技发展鼓与呼,在凤县赢得很多群众的赞誉与尊重。
  十篇感悟和心得组成了《写稿杂记》栏目,是作者从心室里溢出的字行。这既是作者对写作的个体体验,又是作者在长期的写作中衍生的经验。可以说,他的写作是他时时在敲击着山地小消息中,写出了故乡的壮丽宏章,并在不停的写作中达到一种超拔的精神境界。
  文集记录着五十年追梦的历程,是作者日日夜夜码字的坚持,篇篇章节无不闪烁着文学之美,让我爱不释手。这不仅让我感受时光沉淀在岁月枝头的乡土风情、生存智慧、激情奋进,而且我从他的生活和写作“切片”想起了曾经的生活场景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由此,我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必将成为一种精神,铭刻在我的内心。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0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