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多陪父母吃顿饭
◎杨美娟
  前几日,因工作需要,短时间内接触了很多老人。看到他们颤颤巍巍的步态、混浊的双眸和满脸的皱褶,絮絮叨叨给我说着子女的各种好和孝顺时,我忽然觉得他们就像自己的父母一样,天下父母的神态不都是这样吗?
  每个生命的历程大抵如此,谁也无法逾越由壮年去往暮年的路程。
  小时候,我们在父母筑起的港湾里茁壮成长。那时,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放学后,看到窑洞上空炊烟袅袅,母亲在案板前擀面,大铁锅里的水咕咚咕咚,犹如我饥肠辘辘的肚子,焦急地等待面条下锅。“人间有味是清欢”,那孔烟熏火燎的窑洞厨房里有我最感温暖的人间烟火味。
  后来,最向往的是过年时回娘家,我还在热炕上做着美梦,母亲最拿手的血条面、凉盘子、油饼已经端上了饭桌。灶膛扯着红红的火焰,锅中冒着热腾腾的蒸汽,夹杂着饭菜的香味,那是记忆中最浓郁的年味。
  厨房是一个家的心脏。厨房里母亲忙碌的身影,是子女回家时最暖心的景象。母亲精心准备着一家人的饭菜,不论是筋道的手擀面,还是飘香的饺子,升腾起的不仅仅是暖暖的气流,更是一家人团聚的烟火气;添加的各种调料,调和着子女的疲惫与委屈,调和着一家老小的酸甜苦辣。
  餐桌是一个家的灵魂。母亲是一个很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哪怕日子再困难,一天两顿饭她都会想方设法地变着花样做,不管是腌酸萝卜,还是凉拌浆水菜,早饭必定有一盘菜。吃饭时,母亲坐在灶火的柴垛旁,父亲坐在风箱跟前,我们姊妹几个提着小凳子找空空围坐在一起。我们也把案板当过饭桌,一面坐不下,我和弟弟经常站着吃。家里来了亲戚,吃饭就挪到了炕上,看着他们盘着腿,吃着我从来没大口吃过的西红柿炒鸡蛋,我只盼着自己快点长成大人。记忆里,不管是风箱上的一块木板,还是案板或土炕,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那一刻,生活中的苦涩便连同食物一起咽下了肚子,留下的是美食的香味,还有平常人家的点滴幸福。
  如今,岁月在更替中让父母又回到了我们小的时候。他们老了,手脚不灵活了,牙齿稀疏了,眼睛花了,耳朵聋了,背驼了,看我们的神情也怯了……
  常常听到有人说:等我有时间了,回家看看父母,带他们出去旅游;等我有钱了,给父母买某某……我们总以为对父母的爱,可以再等等,等我们有时间了,等我们赚得再多一点。在等的过程中,我们忽略了日渐衰弱的他们根本经不起时间的流逝,父母的来日并不方长。
  比起给父母送钱物买保健品,不如给父母一个有烟火气的厨房,一个有家有爱的餐桌。因为比起物质上的充裕,父母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慰藉。而让父母最温暖的时光,就是与子女一起吃饭。
  记得有次我下班后回家做饭时间有点紧张,便在婆婆家里给父亲提饭,虽然开着车,到家时饭菜依然滚烫,但看着父亲一个人坐那吃饭,总觉得碗里的饭不热乎。今年六月底,母亲腰椎骨折,我早上起床给母亲泡茶、做饭、吃饭,三部曲后赶紧上班。中午回家,听到我开门的瞬间,母亲就在卧室唤我的小名,说她在窗前远远地看到我停车了,我做好饭给母亲端进卧室。恢复了一段时间后,我做饭时母亲就坐在餐厅的凳子上看着我,饭做好后我们一起在餐桌上吃,说着很久以前的事情……这样说着话吃着饭,不知不觉中,母亲的胃口比以前好多了,以前餐桌上这吃了不消化、那吃了上火的食物不但不忌讳,而且吃得津津有味,饭桌上的家长里短和饭菜里的油盐酱醋让母亲的气色越来越好。
  我忽然明白,即使碗中盛着山珍海味,没有厨房跳动的火苗与升腾的水蒸气,没有子女围坐一起的陪伴,总是让父母有种味同嚼蜡的感觉。
  时间太瘦,指缝太宽,对父母的爱不要等。不要等到失去了,才后悔当初忙于应酬,或把精力放在事业和自己的小家庭,很少慢下来陪父母吃吃饭、散散步。不要等至亲离去,才恍然愧疚。多少个早晨,我们上班走的时候,父母在门口默不作声的目送;多少个夜晚,我们很晚回家时,父母把热了一遍又一遍的饭端上桌;多少次,他们心心念念等我们回家,想和我们说说话,而我们却满不在乎地盯着手机,有一句没一句地应付。
  父母是联系子女和亲朋好友的纽带,他们健在,家便在。不管我们什么时候回去,都有一盏温暖的灯、一碗可口的饭和无怨无悔的守候。
  多陪父母吃顿饭,一碗小米粥、一个馒头、一盘青菜,还有身边的你,是他们最暖胃的美食和牵挂。
  多陪父母吃顿饭,不要嫌弃他们的口水,不要厌烦他们的唠叨,父母健在,饭桌才圆满。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