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宝鸡文物这样活起来
本报记者 祝嘉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工作人员展示青铜器主题月饼

    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开展“强弓劲弩看秦兵”社教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要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
  从北首岭神秘的彩陶壶,到石鼓山精美的青铜器;从九成宫典雅的醴泉铭,到法门寺华贵的秘色瓷;从周原沃土的宫殿基址,到雍城大地的秦都遗存……宝鸡拥有近8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文物资源禀赋得天独厚。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现有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二级文物1396件(组)、三级文物9154件(组)。
  近年来,全市文物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国、全省文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时代精神激活文物资源,用宝鸡好声音讲述中国好故事。
  探索未知揭示本源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初冬时节,一群特殊的客人走进凤翔区城关镇瓦窑头村瓦窑头建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探铲取土、用手铲刮面,体验考古工作的乐趣。他们是市文物局和市直机关工委、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前来参加主题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公众考古活动。
  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宝鸡是文物资源大市,早在上世纪30年代,陕西考古的序章就诞生于宝鸡戴家湾新石器仰韶文化遗址。随着我市石鼓山商周墓地、周原西周社祭建筑遗存、凤翔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和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等多项考古成果跻身全国考古新发现、陕西考古新发现,人们对考古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而开展公众考古活动更拉近了公众与考古的距离。我市公众考古活动已连续举办五年,让公众通过考古更好地认识悠久灿烂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明,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凝聚起干事创业的精神力量。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必须保护好、利用好。“周原遗址,未来可期。”三个月前,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后,不少致力于周原遗址保护事业的文物工作者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随着《秦雍城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周原遗址保护总体规》和国家《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等各项规划的颁布,周原遗址——召陈建筑基址保护展示及环境整治工程、秦公一号大墓及陪葬车马坑坑壁保护修缮工程等一批项目的实施,我市将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不断提高这两处遗址的保护利用水平,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创建周秦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奠定基础。
  80多年前,“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口号,如同民族企业家实业救国的火炬,照亮了宝鸡申新纱厂;80多年后,“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作为宝鸡孕育出的精神财富,依然镌刻在宝鸡申新纱厂旧址的墙壁上。如今,我市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鸡申新纱厂旧址,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每年慕名而来参观学习的游客络绎不绝。
  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说话吸引更多人走进“大学校”
  “叮!您有一封来自大海的邀请。”前不久,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风好正扬帆——中国古代航海科技展》开展。作为全市唯一一家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策展中推陈出新,不仅展出本地出土精品文物,更与外地博物馆合作办展,甚至将泥塑、剪纸、刺绣、社火脸谱、木版年画等非遗元素纳入展览,为观众提供了更多元、更丰富的参观感受。博物院还尽可能地满足不同年龄观众的需求,如在《碰撞·交流·融合——丝绸之路上的宝鸡与吐鲁番展览》中,推出儿童版的丝路地图,在《印·象大秦——封泥中的大秦帝国展览》中,推出秦朝疆域飞行棋,增加了展览的通俗性、互动性和趣味性。
  各博物馆在办好展览的同时,还围绕史前文明、周秦文化、隋唐文化和革命文化等主题,策划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推出“青铜乐坊欢乐行”,教青少年用泥塑、剪纸等方式制作“青铜器”,并临摹青铜器铭文和纹饰。宝鸡北首岭博物馆在展厅外开辟“考古体验区”,邀请家长和孩子走进模拟探方,动手挖掘清理“文物”,体验考古的乐趣。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开展“强弓劲弩看秦兵”社教活动,工作人员向中小学生介绍弓、弩等古代兵器,并指导他们上手体验。
  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我市《关于加快博物馆之城建设推进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按照“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的思路来建设“博物馆之城”。今年以来,麟游九成宫博物馆、扶风县博物馆新馆先后开工建设,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综合改造提升项目竣工投用,法门寺博物馆、凤县革命纪念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项目完工并对外开放。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博物馆、纪念馆(含收藏文物的文化馆)35家,其中备案博物馆28家,国家三级以上博物馆5家,其中一级博物馆1家、二级博物馆2家、三级博物馆2家,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博物馆为主体,以县区博物馆为支撑,以非国有、社区、行业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体系。
  与时俱进勇于创新让“看中国,来宝鸡”深入人心
  何以“中国”?且看何尊。去年以来,宝鸡之宝何尊先后亮相央视《国家宝藏》《中国国宝大会》《中国考古大会》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何以中国”展览,为全国观众揭示“中国”的由来,以及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不只是何尊,我市还积极推动更多文物和展览“走出去”,仅今年就先后举办多场外展:《五代枭雄·千年遗珍——宝鸡大唐秦王陵出土文物展》在成都永陵博物馆举办,《繁简之间——宝鸡出土青铜器纹饰艺术展》在杭州市中国江南水乡文化博物馆举办,《大唐宝藏——法门寺地宫文物精粹特展》在东莞博物馆举办,《溢彩奇珍——法门寺地宫的惊世宝藏特展》在青岛市博物馆举办,凤翔区博物馆、陈仓区博物馆、陇县博物馆馆藏的41件(套)精品文物更是组团远赴日本参展,让更多人通过宝鸡文物认识宝鸡、认识中国。
  在举办线下展览的同时,各博物馆还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5G、VR、AR等手段强化数字赋能,开展微课堂、云展览等线上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宝博微课堂”、宝鸡周原博物院的“周原微课堂”、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的“每日一个秦人小故事”、凤翔区博物馆的“小葭讲文物”等专题活动广受网友欢迎。
  作为文物的活化和延伸,博物馆文创产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年轻人的青睐,我市各博物馆顺时而动,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宝鸡青铜器博物院主打“宅兹中国”IP,以每年20款的速度“上新”,充分满足游客“把‘文物’带回家”的愿望。今年,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文创产品先后亮相第六届丝博会和第九届博博会,国尊系列银质福佩和福钏、“我爱你中国”主题背包等文创产品吸引了众多参会者的目光。法门寺博物馆依托大唐文化,推出香及香具系列、茶及茶具系列等7大类40多种兼具文化品味和时尚气息的文创产品,并上线了“法门狮”IP和数字藏品2大类24种。去年,法门寺博物馆联合国内多家博物馆和品牌商推出“完美不必无缺”系列文创产品,一经上线即告售罄,销售额达600多万元。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全市文博系统将坚持以“让文物活起来”为目标,深入挖掘、准确阐释文物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拓宽视野和渠道,创新方式和方法,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宝鸡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