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文旅商体如何才能“融”出光彩?
■文/本报记者孙海涛图/石宝军
    夜晚,市文化艺术中心人行天桥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卷。

    太白山滑雪

    每年冬季举行的登山节活动

    每逢周末,都有市民在市体育场内的篮球场上运动。

  俯览宝鸡1.81万平方公里的热土,巍峨的秦岭一山高过一山,蜿蜒的渭水一湾秀于一湾,繁华的都市一天美于一天,发展的脚步一年快于一年……
  大自然为宝鸡勾勒出天然轮廓,新时代赋予宝鸡崭新的发展机遇。
  灵秀山水,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商业、体育相互融合,继而迸发出更大的活力?
  这种“融合”,绝非简单的叠加搓糅,而是内在的有机结合,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对宝鸡的当下及未来发展意义非凡!
  以文旅商体为主要内核的第三产业,实际潜力无穷。统计通报显示,2013年宝鸡第三产业在GDP中占比仅为24%,增加值370.81亿元;再看2021年,即使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这一比例仍然上涨至34.5%,增加值更是达到877.65亿元。
  第三产业发展的轨迹,充分说明一个事实——第三产业相较于第一和第二产业,虽然在城市发展中是一个“迟到者”,但却蕴藏着巨大的潜力,直接关系着一座城市的生产力和续航力。
  而放在更大的舞台上去审视,目前我国第三产业在GDP中的占比已经高达54%以上,北京等一些发达地区,更是高达8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对宝鸡的意义不言而喻。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杨广亭在报告中将“推动文旅商体融合发展”列入今后五年“十项重点任务”。业界认为,这预示着在这一崭新思路的推动下,我市文旅商体将首次打破以往“文旅融合”局限,实现跨界发展,继而实现“1+1+1+1>4”的实效。
  山水为卷
  金秋十月,秦岭层林尽染。
  来自西安的游客王睿智一家人,被陈仓区拓石镇的美景绊住了脚步。
  “我带着两个女儿,原本的行程安排是在西山稍作停留,当天就赶到天水去,但没想到却在拓石镇‘耽搁’住了!”王睿智对记者说,“带着家人,一路重走这山清水秀的‘十里红军路’,沿路十余处小游园,还有‘望北亭’‘红军壁画’等,我们一家人走走停停,不知不觉天色就晚了。当夜,就住在了当地,第二天走的时候,还带了不少当地的土蜂蜜和花椒。”
  王睿智一家人在宝鸡西山流连忘返,实际上正是被这里的红色文化、山水旅游、土特产美食、登山健身等一系列文旅商体体验“耽搁”了行程。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我市文旅商体融合发展的魅力。
  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是随着今年4月召开的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而被市民熟知的,其实在国内业界也还是新鲜词,此前人们耳熟能详的是“文旅融合”。
  文旅融合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左右。为促进文旅融合发展,2018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中通过整合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原机构,因此2018年被称为“文旅融合元年”。
  在文旅融合的基础上,加上了“商体”二字,这绝非简单的叠加搓糅,而是我市基于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而创新性提出的,通过做好开发保护、传承转化、融合发展文章,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名市,打造精品赛事、动感城市,带动消费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最大限度把人文景观和自然山水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一思路目前已经落地生根,其优势和魅力渐渐显现了出来。
  新疆克拉玛依籍游客张宪钦,原先在西安上学时就来过陇县关山草原,来去匆匆,一天就转完了。
  今年7月初,张宪钦借着年休假从新疆来陕游览,而这次故地重游,他却“被惊呆了”。
  “一望无际的高山草甸,极具风情的民宿,吃的、玩的、看的,应有尽有。”张宪钦笑着说,“这次来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多住几天。”
  张宪钦印象最深的是当地推出的《关山·神马》实景体验剧,这部大戏以关山草原生态山水为背景,以现代声光电技术为手段,融合经典故事情节,将宏大历史场景、传奇人物逸事和唯美空间意境融为一体,打造出一场人马共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视觉盛宴。
  “一个星期,时间都仿佛慢下来,下次再来这里,相信还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张宪钦这样告诉记者。
  实际上,无论是拓石通石梁项目,还是关山草原景区,其发展都被列入了我市出台的《宝鸡市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三年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重要活动》之中,共涉及126个重大项目。
  这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卷,以遍布全市的126个重大项目为基石,以西北旅游营销大会等38项重点活动来“开卷”,同时倒排“交卷”时间,其覆盖面之广,推动力之强,持续时间之久,在宝鸡市第三产业的发展史上都是前所未有的。
  时值初冬,宝鸡在这张画卷上已着墨不少:
  向东看,扶风县重点围绕法门文化景区,深度挖掘商业、旅游潜力,县域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向南看,凤县开始大力推动“六个百”(百家旅行社签约凤县、百家媒体走进凤县、百场旅游活动做热凤县、百家商会协会畅游凤县、百家机关单位结谊凤县、百名艺术家采风凤县)宣传营销活动;
  向西看,陈仓区在西部山区依托大水川、九龙山等景区,大力提升“生态+旅游+振兴”模式,推进农旅融合发展;
  向北看,陇县正在以关山草原、龙门洞两大龙头景区为引领,持续做靓生态观光游、文化游、自驾游、乡村田园游、社火民俗游。
  东、南、西、北,握指成拳,目的就在于以三年时间,让宝鸡文旅商体无缝融合起来。按照规划,到2024年底,宝鸡现代文旅商体产业融合体系基本成熟,将成为西部地区文化强市、丝绸之路旅游名市、关天经济区消费都市和全省精品赛事重要承办地。
  于“短”着眼
  从“炎帝以姜水成”,到暗度陈仓的传说,到“横渠四句”的千古流传,再到雄奇太白山山水文化……
  从全国文明城市,到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再到最中国美食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
  古与今的底蕴与优势,正是宝鸡实施文旅商体融合最大的底气所在!(下转第三版)    西府老街已成为市民周末休闲的好去处(资料照片)

    一场场美食盛宴让人流连忘返(资料照片)



  (上接第二版)
  一个产业发展的大格局中,首先要审视自身的短板所在,继而才能有的放矢去精准发力,在我市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所列举的三年内126个重大项目中,“补短板”的思路表现得尤为明显。
  投资1800万元的绿丰源农旅融合示范园项目,就具有强烈的“补短板”功能。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玎涛说,他们合作社成立于13年前,通过连年发展,通过上千亩高标准日光温室、钢骨架蔬菜大棚等农业建设,已经成了宝鸡市民的“菜篮子”之一。然而,这里很长时间却难以形成农、娱、旅深度融合。
  而新近上马的这一项目,实打实体现了“取长补短”。一声唢呐响,高跷舞动、秦腔开吼,“天地社火”隆重登场,戏台之下,游客掌声如雷……这是今夏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里,夜间演出现场的真实写照。据了解,自今年入夏以来,该合作社仅夜间游客接待量日均就超过1500人。
  记者在合作社采摘园看到,数百名游客在这里流连忘返。南瓜、羊角蜜、西瓜等大棚里,游客喜笑颜开;餐饮区中,柴火鸡、自助串串、烧烤应有尽有……从市区专程赶来的游客冯广增笑呵呵地说:“这是我第二次带着老人和孩子来绿丰源合作社了,中午一家人吃顿柴火鸡,下午在大棚里摘些瓜果,晚饭吃烧烤听秦腔,这里秦腔和各种文艺汇演非常吸引人!”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都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属性。可以说,抓文化就是抓核心价值,抓旅游会抓住一个巨大的市场,抓商业将直接促进城市的活力提升,抓体育则直接提升一座城市的精气神。而这四者,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角度来看,如千针万线同出一丝,需要的就是拧成一股绳去发力。
  我们再来看看126个重大项目中的凤翔区“六营非遗文化传承人之家及凤翔小吃体验街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建设初衷,同样也在于将文化、旅游、商业三者高度融合,以弥补原本的不足。
  六营村距凤翔城区不过3公里,素有“中国泥塑第一村”之美称。在众多民间工艺大师的带动下,六营泥塑在新时期蓬勃发展。现已形成5大类300多个品种,年生产规模10万件以上的泥塑产业基地。凭借泥塑这一独特的文化符号,六营泥塑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给儿童最好的礼物”。
  然而,六营村虽然游客盈门,却存在一个巨大的短板——游客大多游而不留,通常游客在六营村感受体验完泥塑文化后,就直接驱车离开了。
  “凤翔小吃众多,豆花泡馍、饸饹、面皮、蜂蜜粽子……如果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既方便了游客,又进一步拉长了产业链。”凤翔文产办一名干部告诉记者,尤其是凤翔豆花泡馍名声在外,而这种地方美食作为一种早餐,很可能进一步“绊”住游客在凤翔区多住宿一晚,那么对推动凤翔旅游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纵观我市文旅商体融合中的126个重大项目,于“短”着眼的思路贯穿始终,意图让地下的东西冒出来,书本中的东西走出来,死板的东西活起来,休眠的东西动起来,从而让文旅商体实现“跨界”融起来。
  握“新”为笔
  文旅商体融合,既是一种策略,也是一种挑战。
  宝鸡从不缺少优质的好产品,成败的关键,在于能否让四者在相融中产生全新的能量,继而绽放高质量的光芒。文旅商体融合本就是新策略,自然需要新思路、新方式、新动能去驱动,可以说,打破传统,握“新”为笔,正是融合的关键点。
  今年8月,作为我市商业龙头企业的开元商城,就以全新的姿态引进了室内篮球赛,“商业+体育”的形式,在全市零售业大型商城,可谓首开先河。
  瞬间变向、低位配合、空切扣篮……天井式的商城球场上,人们呐喊助威、喜笑颜开,整个经二路商业一条街上,这里成功吸引了众多顾客的目光。
  “体育带来的欢乐,实际上能够化作实实在在的购买力。”宝鸡开元商城总经理刘赛飞告诉记者,这次推陈出新的体育活动,直接体现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商城的业绩上,尤其是商城中潮牌、运动产品、化妆品等,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业绩不断攀升。
  很明显,这种融合的模式,既聚拢了人气,又聚拢了消费群体,一个“新”字,正是其中的精髓所在。
  同样,位列126个重大项目名录的如意茵香·奥特莱斯水镇,也在9月28日正式开门后,以“旅游+商业+文化”的全新形式,名声大振。
  依托茵香河流域极佳的自然风光,项目集城市文化休闲、国潮文创活力街区、研学产业基地、轻奢品牌购物、网红品牌餐饮、田园民宿、康养体验等七大业态于一体,打造宝鸡城市潮流消费体验目的地。
  “新理念打造,新山水旅游,新业态支撑,新体验感受。”该项目企划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这种“新”极具吸引力,仅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就有超过2万名市民前来游览和购物。
  同时,一些老牌景区融出了新意。
  青峰峡,一座山水游老牌景区,就在“新”字上动脑筋,将曾经的劣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优势。
  “往年夏天,是我们客流量最大的时候,而一旦进入隆冬时节,景区气温降至零下十几摄氏度,我们就只有闭园一途。”青峰峡景区宣传营销部经理彭小娟说,“但是2021年冬季,我们创新思路,一举扭转了这一劣势。”
  2021年11月,青峰峡景区专门从黑龙江请来了专业雪雕技师,依托景区内的冰雪资源,雕出了一组组形象生动、主题鲜明的雪雕。每日入园人数都在千人以上,大年初一更是一天就卖出了2600多张门票,仅门票收入,单日就高达10万元以上。
  “去年我们在一个‘新’字上做文章,今年景区同样破旧立新,大受游客欢迎!”彭小娟告诉记者,今年夏天,景区特意依托山水开发出长达3.5公里的漂流项目,同时又在景区内建起拥有鸵鸟、黑熊、白天鹅、金刚鹦鹉等在内的动物乐园,让游客在亲近山水美景的同时,与大山的“精灵”们零距离接触,从效果看,景区人流量较去年同期大幅增长。
  如意茵香·奥特莱斯水镇和青峰峡依托山水创出了新意,那么,商业载体又该如何推陈出新呢?
  位于经二路街区,已经进入开业倒计时的恒太城,就力图在“新”上弄潮商海。
  恒太城项目作为一座大型城市综合体项目,总投资6.5亿元,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建成运营后,将为宝鸡新增一个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运动、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新型综合体,在宝鸡掀起时尚“新浪潮”。
  然而,在宝鸡恒太城商业项目总经理曹进看来,相较于宝鸡其他商城实体,恒太城最大的特点绝不是投资和建设规模,其最大的特点是“零售业不再是商城的主心骨”。
  “常规零售业,预计只占到整个商城销售的两成。”曹进告诉记者,实际上,在化妆品、首饰等常规布局之外,商城最大的特点就是面向年轻群体的沉浸式消费,比如轰趴馆、密室逃脱等,这种商城布局,实际上已经不再以“买与卖”的方式去吸引顾客,更多的是用好奇、体验、愉悦等方式,与年轻人的消费习惯相互契合起来。
  实际上,这种握“新”为笔的思路,在126个重大项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太白山沉浸式演艺项目,以大型实景舞台崭新登场;凤县凤羌廊桥建设项目,如凤凰展翅般令人感觉新意十足;室内滑雪场项目,打破了这一冬季专属运动的传统属性,令人耳目一新……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新”字上求突破,既是因时制宜,更是大势所趋,有利于让文化走向“远方”,让旅游更有“诗意”,让商业更有“钱景”,让体育更有“人缘”。
  “融”出光彩
  为文旅商体融合长卷“着色”,吸引五湖四海的客人“驻足”。
  我市新近出台的《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行动方案》,就将“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作为工作主思路。一个“融”字,正是其中的关键着眼点。
  从宝鸡主城区一路向北,不过17公里,一座小村庄正在一个“融”字中焕发出新的光彩。
  金台区玉池村,一个330户2076人的小村庄,论土地,大多数都是山坡地,论人口,青壮年几乎全部离村进城,然而以知青文化为主题,通过一个“融”字,成了市区近郊游的一处明星村。
  “看,这是星空帐篷,这是公交车旅馆,这是彩色木板桥……”该村村支书谭天成告诉记者,靠这些有情怀、有新意的新项目,2021年,全村旅游业毛收入达到了300余万元,而今年到现在,粗略估算,旅游业毛收入已经超过了500万元。
  “不‘融’不行啊”,谭天成回顾玉池村发展旅游业的过程说道,如果仅仅以知青文化去吸引游客,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当年的知青人群如今都年事已高;如果仅仅靠这个群体来村里走一走,从市场角度来讲就过于单一了。但是,如果将乡村游、农家餐饮、户外旅游等“融”进来,那就能够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游客前来体验,继而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年国庆期间,我们又融入了‘越野车赛场’,将体育也融入玉池村旅游的大盘子中。”谭天成认为,每一次“融合”,实际上都是对客源的一次拓展,而该村旅游业的未来,最关键的地方,也正在这一个“融”字当中。
  玉池村以“融”蹚出了近郊游的新路子,而太白县薄雾山居,同样将自己“融”入了当地文旅商体大盘子中,赢得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太白县旅游业发达,审视滑雪产业,还打破了‘三季热,冬天凉’的传统旅游格局,我们融入这个大盘子,就能蹚出一条新路子。”太白县薄雾山居项目负责人王钊说。
  “小爱同学,请打开电灯,拉开窗帘……”在薄雾山居一间客房内,来自咸阳的游客顾先生话音刚落,主灯瞬间亮起,窗帘缓缓向两侧拉开。这样的民宿,薄雾山居已经建起20余栋,去年入冬至今已实现100%全出租,网上订单也排到了数周之后。
  值得一提的是,薄雾山居的民宿,是在充分盘活农民房屋、村集体用房、闲置农房、闲置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建设改造。该项目配套停车场、厕所、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可同时容纳750人就餐。该项目每年能为村集体带来50万元以上的稳定收益,并带动当地400人就业。
  自今春至今,一个“融”字,正在宝鸡四区八县尽显光彩。新近出台的《推进文旅商体融合发展行动方案》,更是详细勾勒出了三年之内,宝鸡1.81万平方公里的山水长卷上将如何在“融”字上做文章。
  放眼未来三年,宝鸡每一年都有自己的规划和任务,这也被业界形象地比作“春秋三笔”。
  “三笔”过后,至2024年,按照规划,宝鸡全市体育产业综合产值达到50亿元左右,规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200亿元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1160亿元左右。
  “文旅商体融合,实际上是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商业体系、体育运动的多业共生、多元融合。”宝鸡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刘辉的理解是,“积极探索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新思路和路径创新,有助于形成新的集公共、生态、生活、生产于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利于更好地服务城乡广大居民生活,不断推动城市品质和内涵建设的全面提升。”
  刘辉认为,面向未来,宝鸡需要整合区域文化、旅游、商贸、体育等多方面资源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注重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载体传播文化、用商业的模式运营旅游、用体育的平台延伸商业,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平衡,努力实现多产业协同发展的融合效应。与此同时,宝鸡还要积极对外开放,牵线搭桥,依托“一带一路”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建设,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加大对宝鸡城市发展宣介力度和招商引资力度,运用融媒体平台向国内外广泛宣传市域内优秀文化旅游资源,积极承办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会活动,全面助推宝鸡文旅商体高质量融合发展。
  实际上,从今年开始,我市文旅商体正在一个“融”字中焕发出灼灼光彩。半年来,126个“文旅商体”项目从不同角度巧妙融合并稳步推进,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文化“星火”广“燎原”,让旅游“快游”变“漫游”,让商业“前景”成“钱景”,让体育从“名帖”变“请帖”。
  一幅色调浓烈而壮美的融合画卷,正在宝鸡发展蓝图上徐徐展开。
  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正改变着宝鸡,令未来更值得期待!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