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爷爷与报纸
◎朱钊
  爷爷去世几年后,我为他拟写碑文,才完整了解了他的生平。他7岁在镇上的小学读书,三年后因交不起学费辍学。1950年,16岁的爷爷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复员后被安置在县邮电部门工作。上世纪60年代,他又自愿回乡务农,投身农业生产。
  “你爷爷可是咱村少有的读书人,在同龄人中算半个知识分子呢!”爸爸一直这样对我说。可是,这却和爷爷给我的印象大相径庭。打我有记忆时,爷爷已年过六旬,终日在田间劳作,是一个平常到不能再平常的农村老汉。有一年夏收时节,看到爷爷娴熟地在割麦、碾场、扬场等各个工序中忙碌,我由衷地感叹:“咱家离不了我爷爷啊!”
  让我觉得爷爷与众不同的是,每年到除夕前几天,爷爷都会到院子里的大方桌前,书写大小不等、内容不同的春联。围拢上来的人都为他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惊叹、叫好。红灿灿的春联贴在家家大门两边,我感到自豪、骄傲,走起路来也是昂首挺胸。还有一点,爷爷很喜欢看报纸,我当时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十多年后,自己上了师范学校、当了老师、做了父亲才知道,爷爷的这个习惯影响着我,为我的成长种下了可贵的种子。
  爷爷每次拿到新报纸,总是一面面地认真翻看;看得旧了就糊在泥坯墙上,站着、坐着、躺在炕上再看。如此新的变旧的,从手上到墙上,往往相同的内容能看好几遍。上小学时,我们堂兄妹几个认字不多,爷爷就指着墙上的报纸,给我们读报、讲报。那时候,农活依然很多,爷爷只能在雨天或者闲时才给我们讲。虽然时间不固定,讲的内容也远没有课堂上教得多,很多我们还听不懂,甚至内容都忘了,但只要躺在炕上,我就能在爷爷的讲述中领略国内国外的风土人情,脑子里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正是带着这份对世界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我从小就养成了读书看报的习惯。
  “你娃的知识面真广啊!”我上初中时,家长会上老师这样对爸爸夸奖我。老师说,在课堂上讲的很多内容,我会第一时间反应上来。如今,我已过而立之年,回想爷爷给我们读报纸、讲报纸,才意识到这就是教育专家提倡的陪伴式阅读啊。可是,爷爷并不懂这些,他回乡务农后,所有的知识都埋没在无尽的劳动和琐碎的生活中,看到文字就想读,就想讲给孙子们听。他自己也在用这种方式感受知识的魅力,感知世界的宏阔。
  我上高中、上大学后,每次回老家前,爸爸总让我捎带一沓《宝鸡日报》,“给你爷爷带点报纸看。”我当时心里还直埋怨,还不如带点吃的喝的呢,带这干啥?现在想来,自己当时多么肤浅。
  那时的爷爷,眼睛已经老花了,要看清报纸上的字,必须戴上厚厚的花镜。每次拿到报纸,他都会先洗手,然后郑重其事地打开眼镜盒、戴上眼镜,享受着“大餐”前的仪式。若干年后,当我置身国家图书馆、深圳图书馆等设施环境一流的图书馆,沉浸在求知的氛围中时,脑海里浮现的竟是爷爷读报的样子。冬日暖阳下,院里枣树全部落叶了,爷爷佝偻着身子,抬起头,透过老花镜一字一句读报……
  一晃,我的女儿已经三岁了。如今我把报纸带回家,她也会双手捧着看,要不就指着报纸上面的字哇里哇啦地念起来,看到图片,还要拉着我一块看,让我给她讲。我知道她只是出于好奇,但我再忙也必须回应她,因为爷爷就是这样给我们讲报纸的。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