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金台区构建“三园五子”新格局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西府老街广场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资料图)

    社火游演将节日的欢乐气氛推向高潮(资料图)

  本报记者弓旭东
  金秋十月,素有“柴胡小镇”之称的金台区硖石镇,又到了收获的季节。
  硖石镇六川店村村民杨红科种的11亩柴胡收成不错。去年他家靠柴胡收益6万余元,今年行情看好,估计还能卖个好价。看着满院晾晒的柴胡,杨红科喜笑颜开。
  尝到柴胡产业甜头的不止杨红科1家,仅六川店村就有近300户在种柴胡,而硖石镇全镇柴胡种植面积达3万亩。
  因产而兴、依产致富,金台区可以说是镇镇有特色、处处有亮点。除了硖石柴胡外,金河镇依托陵辉村、永利村油菜花海、蔬菜采摘大棚,玉池村玉池公社等,大力发展近郊游;中山西路街道胜利村,打造出的西府老街、西府里已成为市民最佳休闲地;蟠龙镇的青贮玉米、大豆等作物让家门口“上班”的农民收获了希望……
  以城带乡、城乡融合,金台人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审时度势,结合实际,持续完善“一融引领、两业并举、三园定位、四区共建、五子‘登科’”的“12345”工作思路和举措,构建出农业大花园、农村大公园、农民大乐园、丰盈粮袋子、优质菜篮子、时鲜果盘子、扮靓新村子、充实钱匣子“三园五子”高质量发展新格局,走出了一条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今年上半年,该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量达9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662万元;12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1.3万余人增收;农村集体经济、农村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3335机制”守底线让脱贫户在致富路上不掉队
  前不久,金台区卫健局给金台区乡村振兴局发来一份通知,称监测到该区硖石镇车辙村一脱贫户近期有住院记录,建议防返贫监测信息员和网格员重点关注。
  接到信息后,负责该村的网格员立即前往其家中了解情况,并及时帮助其解决生活、住院报销等事宜。
  脱贫不脱帮扶,致富不能掉队。乡村振兴工作开展以来,金台区始终把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抓手和基础性工作,主动担当作为,不断探索创新,结合辖区实际,探索建立了“3335”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我们紧盯新识别和申请低保的农户、分散供养特困人员、人均纯收入低于监测范围的农户等高风险群体,积极与相关行业部门加强应急处置与防返贫监测预警联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金台区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同志说,区上组成一支由村级网格员,区、镇两级包抓帮扶干部为主体的网格员和信息员队伍,每周走访排查农户,对符合纳入监测帮扶条件的农户做到“应纳尽纳”。
  据悉,金台区共设置监测信息员96人、网格员1835人,覆盖全区所有镇(街)村(社区)。这些近2000名信息员、网格员,也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时刻守护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安全”。
  今年8月,硖石镇董家村网格员寇鲜苗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该村脱贫户席勤换的女儿席兰兰,性格内向,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找到工作,让父母特别着急。经过多次做思想工作,席兰兰愿意到董家村村委会上班,而村上的干部也不断指导帮助席兰兰工作、处事方式,现在,席兰兰已适应村上的工作,性格也变开朗了。
  “我们为所有监测对象建立户档资料簿和监测台账,精准掌握每户基础信息及开展针对性帮扶情况。”金台区乡村振兴局相关同志说,通过建立健全产业联农带农机制,组织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及监测对象外出务工就业,开发公益专岗等方式,对脱贫户和监测对象持续开展结对帮扶,帮助他们在致富路上不掉队。
  党建引领抓发展三产融合激荡起致富的澎湃“浪潮”
  时下,虽说已过旅游旺季,但丰收的秋景却挡不住市民近郊游的心愿。
  在金河镇永利村的500亩高粱种植基地,微风拂过红艳艳的高粱穗子,穗浪起伏,一派丰收景象。附近的蔬菜大棚,更是人潮涌动,绿油油的乳瓜、苦瓜,红彤彤的圣女果、普罗旺斯惹人垂怜。前来游玩的市民或打卡留念,或忙着采摘,处处都是欢歌笑语。
  一个不起眼的塬区村发展成为集乡村旅游、果蔬生产、苗木培育为一体的产业兴旺村,这得益于永利村“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农户”的发展模式。
  永利村党支部书记宁广红介绍,2019年该村依托党员带头,大力发展以特色农业为主的集体经济,同时结合区位优势融合旅游产业,不断吸引村民加入,2021年全村产业销售收入200余万元。
  “我一年四季基本都在蔬菜基地工作,一年能收入2万多元。”永利村76岁的脱贫户李旭说,村里发展大棚蔬菜产业,让自己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乡村振兴,党建引领是根本,产业兴旺是方向。蟠龙镇韩家村实行“党支部+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招引重点龙头企业2户、致富带头人4人回乡创业,相继成立以种植养殖、特色农业等为主的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韩家村党支部书记刘文涛介绍,村上打造特色多样农业,村集体流转土地2960亩夏播青贮玉米,还种植了羊肚菌、大棚蔬菜、苗木花卉、水蜜桃、中药材等1000余亩,8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村民宋根喜是蔬菜种植户,从2018年开始承包了100亩土地种植各类蔬菜。“一年收入30万元左右,相比以前外出打工,现在最大的变化就是离家近了,收入还高了。”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过程中,金台人坚定不移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的路子,先后打造出金河紫草原智慧果蔬产业园、牛寺庙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发展大棚设施蔬菜213亩、设施草莓等时令鲜果400余亩、中药材13300亩……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在这里激荡起金台人致富的澎湃“浪潮”。
  乡村治理促振兴一村一景绘出新农村“最美画卷”
  “简直和做梦一样,我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还能住进‘小别墅’。”金河镇宝陵村村民杨红斌口中的“小别墅”,正是该村搬迁安置点宝陵工坊。
  一排排别具特色的小院依塬而建,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红花绿草点缀,村落间,宽敞的水泥路与西府天地西环线紧紧相连,好一处“闹中取静”的“世外桃源”。宝陵村121户祖祖辈辈住在长寿沟半山腰上的群众,如今有了新家园。
  “搬迁安置一期宝陵工坊建设庭院式安置房89套、多层楼房32套,还配套了社区服务中心、阅览室、活动室等设施。”宝陵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军告诉记者,村民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抬头见蓝,真正成为“人在景中住、业随民居兴”的生态宜居移民新村。
  乡村建设是振兴“外因”,更需通过乡村治理让群众“内因”有变化,这样才能抓到乡村振兴的根本上。金台区创新提出“党建引领、五治并进”的乡村治理新路子,通过以党建强引领、以自治增活力、以法治促和谐、以德治树新风、以数治提效能、以联治促发展,推动全区乡村振兴有突破。
  去年,群众路街道办事处北庵村对村子的环境进行提升改造。村上给居民连通天然气、进行了外墙保温、对路面重新改造、为每组修建两座高标准公厕,村子面貌焕然一新。
  这样的建设让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村容村貌大变样,村上为咱考虑这么好,作为村子的一员,就应该帮助村上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该村33名青年自发筹资1万余元,为四组广场安装一个篮球架,并购买口罩、消毒液、大米等物资,分发给四组98户村民。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金台区举全区之力打造全省唯一的全国婚俗改革示范区。“我们采取宣讲团、直播等形式,广泛开展婚姻文化‘六进’宣传,常态化组织‘金鹊桥’公益相亲活动。”金台区乡村振兴局相关同志介绍,同时提升“互联网+婚姻服务”水平,积极探索出金台婚俗改革模式,助力乡村治理,推动乡村振兴。
  村村有景、处处美景,睿智的金台人以景引人、以产促兴,通过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老百姓的口袋“鼓”起来,发展的路子“宽”起来,生活的环境“靓”起来,不断让群众收获满满的幸福。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