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科技创新为产业链输送不竭动能
    陕西银河消防科技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一款智能康复训练器械

  日前,宝钛集团自主设计、研发的英康洛伊合金带卷成功下线,此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关键材料的国产化,也是我市钛及新材料产业链上的一大科技创新。
  今年,丝路机器人公司致力于开发研制一种智能焊接机器人控制系统,以解决船舶及海工装备、压力容器、石油机械等离散型制造行业焊接生产中焊接技能工人紧缺问题,该系统研发成功后,将成为我市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上极具竞争力的核心产品。
  科技创新是产业链强链补链的关键。今年,市科技局深入落实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步伐,坚持科技项目带动战略,强化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着力突破“卡脖子”难题,为产业链发展输送不竭动能。
  项目带动提升创新能力
  目前,陕西捷泰智能传动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康复机器人,这是一种带有智能助力的、穿戴在行走障碍患者下肢进行康复训练或行走助力的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研发成功后将进行量产,最终实现机器人产业化。
  记者了解到,除了康复机器人项目,目前我市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在建项目还有5个,总投资达3.98亿元。
  项目是企业科技创新的载体,通过产业项目的实施最终使科技创新成果落地,并推动产业链做大做强。
  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是我市1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目前有秦川机床、渭河工模具、思迈龙、丝路机器人等企业30余家,主要产品涵盖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领域,基本形成了精密减速器、本体制造、集成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作为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链的副链长单位,在市政协领导的指导下,市科技局起草编制了全市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及产业链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同时,积极组建专家团队,形成产业发展智库,组建产业链发展联盟,稳固产、供、销全产业链。今年上半年,机器人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发展情况良好,减速器市场反弹强劲,机器人整机和集成应用持续高速发展,预计全年产值将好于预期。
  宝鸡正威新材料科技城10万吨精密铜线项目、宝石机械1.5万米智能钻机项目、中铁宝桥高锰钢辙叉基地二期项目、高档数控母机创新基地……放眼望去,一大批科技创新项目像一串串珍珠,“镶嵌”在13条产业链上。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9个,项目实施带动全市研发经费投入20.46亿元。
  汇聚资源构筑创新平台
  日前,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位于西咸新区的宝鸡飞地孵化器签约落地。飞地孵化器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航宇光电、博磊化工等企业(单位)将入驻,利用秦创原内优质的创新资源进行技术研发,这也是我市打造的又一创新平台。
  创新平台是科技创新的“孵化器”,我市围绕产业链发展,搭建多种层次和规模的创新平台,不断提升链上企业的创新能力。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是我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和总源头,是打破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是我省最大的孵化器和科技成果转化特区。依托秦创原,我市已组建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宝鸡企业联络处,聘请3名院士为中心首批顾问,并与西咸新区、西安交通大学签署《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校地合作框架协议》,并围绕产业发展签订一批投资合作协议、金融机构支持合作协议和校企合作协议。
  此外,秦川集团、宝成航空、航天时代等行业龙头企业牵头共建陕西省高档数控机床、高性能传感器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创新联合体;宝鸡市政府与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宝钛集团三方共建西北有色金属宝鸡创新研究院;秦川集团与西安交通大学赵万华教授团队在西咸新区设立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和秦川高端齿轮装备有限公司,组建成立秦创原秦川集团研究院宝鸡分院;中国轻工业凤香白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高性能非金属管材研发平台、中油国研氢能技术与装备研究中心、轻合金材料及其数字化智能铸造技术创新中心等一批产业研发平台相继落户宝鸡。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研发平台及分中心18个,域外研发平台12个。
  传感器产业是全省聚力打造的23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国家“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陕西省“十四五”电子信息产业规划》中,均将我市传感器产业纳入重要布局节点。市科技局作为我市传感器产业链成员单位,积极发挥厅市会商机制作用,向省科技厅争取,将传感器产业列为厅市联动重点项目。通过厅市联动平台搭建,将围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创新主体培育4个方面,着力构建传感器产业链条。
  专攻难点实现创新突破
  9月19日,法士特新能源产品“蓝驰”品牌重磅发布,四款新能源产品精彩亮相。这是企业深度践行创新驱动战略,聚焦主业,不断挑战科研禁区、加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关键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生动呈现,它也必将带动我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链转型升级。
  当前世界格局复杂多变,全球经济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要想在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有强硬的科技支撑。纵观我市13条重点产业链,还有很多“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需要解决,这就需要集合力量,强化重大技术攻关,紧扣发展中的难点堵点进行突破。
  英康洛伊合金(Incoloy800)带卷的成功下线,就是宝钛集团解决的一项“卡脖子”难题。科研人员结合国内某重点项目的国产化需求,对该合金带材的研发进行重点攻关,制定加工工艺,科学设定轧制关键参数,最终制备出符合要求的英康洛伊合金带卷,打破该产品进口的依赖性。
  铜合金材料工程一直是“卡脖子”的工程。如何生产出质量上乘、价格合适的“中国制造”,是国内很多企业的追求。扶风斯瑞新型铜合金材料产业化项目就是为了突破“卡脖子”难题,解决5G和半导体部分材料替代进口问题。
  记者了解到,近两年,我市攻克重大关键技术80余项,中低速磁浮道岔等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秦川集团“大型强力五坐标卧式加工中心制造技术”项目列入陕西省“两链”融合重点专项第一批揭榜挂帅课题榜单。“精密光栅的结构场约束制造及在高端装备中的应用”“芳纶浆粕制备技术及其在纸基复合材料中的应用”等38项科技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