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本期发布:
13年坚守在山村
——记金台区高家湾村第一书记柴智强
    村民都喜欢和柴书记聊家常

  郑晔雷知雨
  “作为驻村干部,能以个人的微薄之力,提升山区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是最有价值的人生!”7月18日,走在绿树环绕、鲜花吐蕊的小山村,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第一书记柴智强深情地说起自己的价值观。
  一个在黄河边长大的山西后生,却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来到六川河畔,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先后在陈仓区坪头镇、金台区硖石镇驻村帮扶,成为全市驻村年龄最大、时间最长的扶贫干部。
  13年过去了,临近花甲之年的柴智强身躯不再挺拔,双鬓早生华发,在他的心里,早已把山区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把高家湾村当成自己的“第二故乡”。
  贫到富的嬗变
  曾经,柴智强是市委政研室出了名的笔杆子——多年担任《宝鸡通讯》主编,儒雅、博学的他拥有无数“粉丝”。然而,2009年,柴智强却放下手中的笔,请缨到西部山区开展为期3年的扶贫工作,2012年,他又来到金台区硖石镇高家湾村出任扶贫干部,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至今。
  多年战斗在宝鸡贫困程度较高的山区,让柴智强对贫穷有了更深的思考。很多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信息,觉得致富无门,时间长了,就放弃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就拿高家湾村来说,这里山大沟深,全村555人中贫困户就有99人,不少贫困户对脱贫缺乏信心。村子有个叫席全生的贫困户,住的土坯房像柴房,墙缝大得能看见星星,好几次,蛇从房上溜进屋中,吓得患病的老母亲不敢上床。沉重的生活负担让席全生心灰意冷,成为村上少有的“穷懒汉”。柴智强找他谈心,他爱理不理。柴智强没有放弃,多次上门找他拉家常、聊天,帮他干家务、做农活,联系医疗单位为他母亲看病。慢慢地,席全生思想变了,人也勤快了。看到他的转变,柴智强和村两委干部商量,安排席全生负责村上的环境保洁工作。同时,免费给席全生发放猪崽、鸡苗、柴胡、花椒苗等,帮助他发展产业,席全生当年就挣了两万元,后来席全生又盖起了新房子,添置了新家具。如今,他把柴智强当成了老大哥,一有空就找“柴哥”聊天。
  在柴智强的案头,摆着十多本民情日记,每天,白天在村里奔走忙碌,到了晚上,他总是习惯性地拿起笔,记录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谁家有哪些困难、需要什么帮助,谁家孩子外出务工了、在哪儿、做什么,他都一一记录下来。
  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2019年底,高家湾村整村脱贫摘帽,2020年底,该村贫困户全部脱贫。
  得与失的选择
  在实现整村脱贫后,柴智强和村两委干部又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如何让群众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走得更稳、更快。
  他带领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寻找致富奔小康的“金饭碗”。在专家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他们把光伏产业、柴胡种植作为村里发展的主导产业。组建了村级产业指导员队伍,点对点、面对面指导脱贫户发展柴胡种植,如今,高家湾村已发展柴胡等中药材超2000亩,户年均增收700元以上。柴智强还通过多方努力,为村里争取资金60万元,发展光伏发电,每年带来稳定收益8万元,共有61户困难群众参与收益分红。
  为了促进村里农产品的销售,柴智强组织开展宣传推介展销、社会爱心助销促销活动,共为群众代销蜂蜜、土鸡蛋、鲜核桃等农副产品10余个品种,增收效果明显。
  如今,高家湾村的村民年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5000多元,增加到2021年的12617元,增加了一倍多。村里道路、路灯、健身广场等设施配备到位。
  在高家湾村村委会,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就是58岁的柴智强多年驻村吃饭、睡觉、工作的地方。房间里陈设简单,墙上醒目的位置挂着“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全省优秀第一书记”“宝鸡市脱贫攻坚标兵”“优秀共产党员”“宝鸡好人”“优秀公务员”的红色绶带,这些是他多年无悔付出后最大的收获。
  有人问他,13年驻村工作,失去了这么多,后悔吗?柴智强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对他而言,得到群众的信赖,获得奋斗的乐趣,是他最看重的“得到”。“我将继续战斗在乡村振兴第一线,为实现高家湾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和组织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