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千里共婵娟”
本报记者张琼
  中秋月亮堪称全民“团宠”:文人诗词写中秋月,离人望月思念故人,月饼模拟月亮形状、“敬月亮”习俗至今仍存……中秋月不仅是一个天体,更是承载着人们的思念、团圆等诸多美好愿望的象征物。
  中秋明月为何受人们喜爱?《诗经·月出》有这样的诗句:“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这是先秦时期月下思念人的诗歌。宝鸡文理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张乃良谈到,月亮在《诗经》里出现的时候,就和思念联系了起来。此后人们写到月亮,也大都会传达思乡思人之情。中秋时满月如盘,成为文人咏叹月亮的高峰时刻。
  古往今来,写中秋月亮的诗词文章数不胜数:杜甫写“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孟浩然写“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苏轼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首首诗词,把中秋明月晕染得多情善感。
  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其中一说认为中秋节起源可追溯到古人敬拜月亮的活动。古籍《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讲帝王春天敬拜太阳、秋天敬拜月亮的活动,随后,敬拜月亮活动被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效仿,渐渐传到民间。古人把月亮也叫“太阴”,也象征女性,民间敬月亮者多为女性,未婚女子祈愿得到好姻缘。
  在宝鸡部分县区,至今还有中秋“敬月亮”的习俗。凤县人刘珍说:“过去中秋夜如遇天晴,我会带上女儿一起‘敬月亮’。现在女儿嫁往南方,因疫情防控出行不便,今年中秋节不能回家过节,一看到渐渐变圆的月亮,我就想起女儿,真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夜月圆时,刘珍在小院方桌上摆满梨、枣等瓜果和月饼,并对着月亮进行简单的祈愿,随后家人分食瓜果月饼。
  为什么要“敬月亮”?刘珍认为,如今随着人们知识水平的提升,“敬月亮”习俗早已脱离了迷信色彩,更多的是表达对大自然的感恩,因中秋节前后正值庄稼、瓜果丰收的时候,农人敬月感谢大自然赠予丰收。再者,“敬月亮”也是表达女性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谁不希望生活像中秋明月一样圆满呢?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