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本期发布:
红色遵义旌旗扬
◎赵宏斌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来到遵义这片红色的热土,实地感受红色基因在濒临绝境中冲出重围的“红地”密码,探寻星星之火在长夜难明的黑夜里,划过天际起死回生的奇迹,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遵义城、娄山关、赤水河、青岗坡、红花岗,这里千峰万仞,苍翠挺拔,河水潺潺,松涛阵阵,80多年过去,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山一岭依然述说着那一个个惊天动地的故事……
  遵义会议会址,一个坐落在遵义城中,与周围黔北民居风格迥异的二层小楼。这幢曾是国民党25军第二师师长的私邸,却在红军长征途中为我所用,“于无声处听惊雷”。1935年1月15日,我党我军历史上具有“伟大的转折”意义的会议在此召开,从此,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二楼会议室中,我抚摸着漆色沉沉的桌椅板凳,看着浸透着斑斑油渍的马灯,仿佛听到了“马克思主义只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是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真理,是它划过长夜难明的黑夜,给中国革命带来了重大转机。
  参观完遵义会议会址,我又来到距遵义城50多公里的鬃岭山脚下。穿过密不透风的枫树林,一座黔北风格的院子出现在眼前。这便是鲜为人知,却在中国革命和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苟坝会议会址。
  听讲解员说,1935年3月10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苟坝召开。那日晚,由于条件所限造成我方情报不准,中革军委误判形势,作出次日攻打打鼓新场的决定。眼看红军又要掉进蒋介石设下的圈圈,有可能全军覆没,毛泽东竭力陈述“敌众我寡,不可冒险”的主张,但遭到与会者集体反对。会散了,毛泽东回到住处,心情复杂,夜不能寐。他又提着马灯,迈着坚定的步伐来到周恩来的住处……周恩来被毛泽东的深谋远虑说服了。最终,中央撤销了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使红军避免了陷敌重围、全军覆没的危险。
  走在这条改变了中国革命和红军前途命运的“毛泽东小道”上,路旁一树树翠柏挺拔,池塘里一股股清泉奔腾喷涌,这欢快的山间律动,仿佛在诉说着苟坝会议的功绩。
  苟坝,红色遵义的福地,遵义会议的延续。它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从组织上进一步确立和巩固了毛泽东在党和军队中的领导地位,是实现红军“四渡赤水”战略目标的关键环节。
  娄山关,重崖叠峰,峭壁绝立,人称黔北第一险隘。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侯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为确保中央在黔北建立新的根据地,及红军主力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安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奉命攻打来犯的黔军。
  面对兵力、武器装备数十倍于我的情况,红军将士们视死如归,和敌人打起了“游击战”。
  战士们深知,国民党反动派和黔军川军滇军欺压百姓、无恶不作,老百姓对这些“白军”早已恨之入骨,于是就计划和老乡们联手在“暗处”朝敌人的脊梁骨上猛戳一刀。
  沉寂的山坳里,一队队、一行行红色“人”字形、“之”字形队伍盘山而上,犹如山坳里开放的美丽映山红。山民趁着漫山浓雾便分几路给红军带路,抄近道于敌人背部,在山顶形成“口袋阵”,正面进攻,左右夹击,将黔军打了个措手不及。红军乘胜追击,打了红军长征途中第一个大胜仗。
  站在娄山关顶西风台上,极目远眺,群峰竞秀。我沉醉在当年红军将士痛打敌人的喊杀声、军号声中,讲解员话锋一转,讲述起“一条腿的长征”的英雄故事……这是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获得者、娄山关战役战斗英雄钟赤兵将军的故事。
  “同志们,跟我冲。”娄山关战役一打响,红三军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率指战员多次打退敌人进攻,牢牢控制关口,身负重伤,右小腿被子弹穿透了9个洞。他简单包扎后拖着伤腿指挥作战,直到流血过多昏迷过去。
  红军再战遵义后,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在当时没有医疗器械也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钟赤兵用一把老乡砍柴用的刀和断成半截的木匠锯截肢,因伤口感染,半个月内连做三次截肢手术。凭着坚定信念和顽强意志,他拖着一条腿坚持随部队长征,被人们赞誉为“一条腿的长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走下山来,川黔公路崖壁上,当年毛泽东为娄山关大捷作的《忆秦娥·娄山关》在阳光的照耀下气势磅礴。我一遍遍地诵读着这篇千古绝唱,不禁感慨:今天的“人民共和国”,正是在无数红军将士从“马蹄声碎”中快步走来,共和国大厦的基石,正是无数优秀中华儿女的血肉之躯铸就。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