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寻找精神的富足
——访诗人成文贤

  本报记者王卉
  自2018年成文贤诗文集《笃爱前行》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以来,商界朋友就发现他越来越“不务正业”;今年初诗集《笃爱时光》的付梓,更是证实了这一传言。两本文集的相继问世,绝非成文贤心血来潮的跨界试水,熟悉他的文友们知道,发表在文学期刊上的那一首首情文俱佳、韵律和谐的好诗,是他对生活的独特体验和深切感悟的积累。就在成文贤筹备出版第三部作品集之时,我们不妨一起探寻他的文学之路,感受文学梦中的别样天地。
  文学种子在故乡
  成文贤出生在上世纪60年代,他的老家在岐山农村,他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那里度过的。那时他身体瘦弱,性格也内向,家里大人们看到他喜欢安静地一个人待着,便给予了更多的疼爱。在当教师的堂哥那里,他偶然见到桌上放着的《星星》诗刊,顺手翻看起来,温婉细腻的诗句映入眼帘,心底怦然一动,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共鸣与欣喜。他羡慕会写诗的堂哥,也被这短短诗行中的精彩世界吸引。
  从此,成文贤一有时间就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无论小说还是散文,无论古典还是现代,一颗文学的种子,落在了他年少懵懂的心里。他从不流露自己对唐诗宋词的喜爱,也从未声张自己已读过多少顾城与海子的诗句。
  初中毕业后,成文贤带着年轻的梦想来到城市闯荡。但是少年的情愫依然,大量的文学作品成了他打发时间的出口——他以三个晚上看完《商州》的速度,汲取着文学养分,也从阅读中相继熟识了巴金、朱自清、沈从文、贾平凹、路遥、陈忠实等名家。
  无处不在的诗意
  “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是成文贤家的祖训。也许正是因为家风家教的传承,当三十多年后成文贤的餐饮企业走上正轨,他便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了看书学习上。书柜中的《毛泽东文集》《资治通鉴》《史记》《周文化丛书》,让他以智慧的哲思与文学保持着默契,也开始用文字记录下眼中俯拾皆是的诗情。
  2015年,成文贤去甘肃陇南出差,路途遥远,他用手机随手拍下绮丽奇伟的沿途地貌和自然风光,配了几句短诗发到了微信朋友圈,点赞如潮。在一声声鼓励与期待中,他开始有意地写下生活中的美,先是五言、七言古体诗,后来又喜欢上了写现代诗。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的这份功课完成得十分认真,从开始便没停歇过,每天至少要交一篇“作业”。2018年第一本文集的出版,就是从微信朋友圈里超十万字、两千多张照片中遴选而出。
  连成文贤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自己尝试着写出的小文章,竟也感动了许多人。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著名作家石英先生在看过他的诗文后,称赞他是一位很有文才的诗人和散文作家,“在他的诗作和散文作品中,至少有相当一部分是情致浓郁的佳作,与有资历、有成就的诗人和作家相比,也是绝无愧色的”。
  爱是永恒的主题
  成文贤常常想起儿时的夏天去村旁水库游完泳,躺在大坝上看蓝天白云。那晃晃悠悠的云,形态各异、变幻色彩,与曾经的那个与众不同的小男孩对着“暗号”。他喜欢看苞谷叶落在地上斑驳的光影,喜欢听傍晚玉米地里传来的蛐蛐声,他甚至还喜欢色彩艳丽的指甲花,因为那曾是妈妈和妹妹们的最爱,儿时的美好回忆让他内心柔软,也成为“悠悠乡愁”与“生命礼赞”系列的创作源泉。
  卸下生活中的烦恼与匆忙,成文贤写高山流水、写大地苍茫、写鸟语花香、写碧水荡漾;他的《祖国,我为你歌唱》《大雁》《我的春天》等诗作,相继登上了《中国汉诗》《延河》《中国文艺家》《诗群落》等文学杂志而广为流传,他还当选为宝鸡市职工文联作家协会副主席。他为生活中的乐趣和小细节感动,写得失、写岁月、写理想,但他写得最多的还是爱,正如他的《笃爱前行》《笃爱时光》中都离不开浓浓的“爱”。
  “一滴露珠的羞涩/一只蝴蝶的领航/一张明亮的蛛网……每个早晨对于我都是新鲜的/就像从我身边走过的万物一样/我们都要重新相拥/就像那片背着蓝天行走的流云/每时每刻都会走出不同的诗行”,诗不是诗人的专利,全在心境。对于生活,成文贤比同龄人的理解更深一些,他写诗回望过去、记录当下、反思生活。司空见惯的生活中,他以独特的发现、奇异的想象、质朴的语言表达着真挚的情感。他说,要给自己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与积累一个交代,给自己笔耕不辍一个交代,给母亲在他上学时烙的锅盔、擀的臊子面一个交代。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