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凉风有信
◎杨舟平
  闲生伤感,闷生无聊,我是认可这句话的。尤其到了我这年龄,加上性情,看电视看文章听小说谝闲传,每到动情处就止不住偷偷流泪,如在人前还挺不好意思。我就想,人是不是到了一定年龄感情会越来越脆弱?
  比如,前几日立秋,本是正常的节气轮转,我又生感慨,而且还将立秋与人生联系了起来,密切还是牵强,反正以前可是很少有这种感觉的,这不是矫情。
  “凉风有信”这句话,大意和“一叶知秋”差不多,也可有几种理解,比如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等等。天凉了,风把信带给人们,伏天的热风不再来了,暑气该走了。人常说,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风一吹,树叶摇落,孟秋时节正式开始。这不,我原来把汽车停在树下,凌晨起风时,清早发现汽车引擎盖上干净如初,而立秋后当晚,汽车仍停在原地,次日早上便见汽车引擎盖上落叶片片,虽不多,但不由感叹古人发明二十四节气之神奇,节前节后物候现象竟如此之不同。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看来自古文人雅士对凉风还是很敏感的。立秋有三候:初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每候是五天,三候是一气,一个节气被称为“三候”。因此,就会有立春三候、立夏三候、秋分三候、冬至三候等不同说法,有点像现在的一星期七天,只不过古人把七天换成三候,把一星期换成了具体的节气名。星期源于两河流域,是古巴比伦人为记录时间而创制的,是舶来品,是清朝末年才在我国开始流传的。而二十四节气源于“夏历”,西汉时订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可见,二十四节气推行也罢,星期创制也罢,都有来头,作为记录时间的符号,各有优劣,论高论低,已无意义,就像论立秋的主旨一样无趣,论与不论,时间照样哗哗流淌。
  立秋三候过后,再经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秋天就走到尽头,凉风就变成寒风,严冬不请自到了。此所谓“寒暑易节,春秋代序”,不管你喜欢还是忧虑,反正自古如此。
  所以,我就想到了唐代刘禹锡的《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句诗来,这是对秋天最乐观的诗。怀一颗清净的心看世界,行走于天地间,满心美好。而几乎是同时代的杜牧却说“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在杜牧眼里,秋天是寂寞、是孤独,是尝试过不孤独后又回到最初的孤独里的真正孤独。再看宋朝诗人杨万里,秋天赏景不自扰,自在悠哉,由衷发出“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的感叹。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秋瑾女士一直很伤秋:“一叶落而知秋深,秋风秋雨愁煞人。”看来心境不同、性情不同、年代不同、时局不同,对秋的感受也截然不同。
  秋天不仅是天气转凉的季节,也是万物收敛聚集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天凉时收获,可使人冷静;收获时收敛,让人懂得什么是舍得,什么是适可而止。一场秋雨一场寒,不妨“偷得浮生半日闲”,去体味秋天的壮美、辽阔、从容、淡然、浅笑。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