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打造婚姻登记“宝鸡样板”
——宝鸡婚姻登记工作综述
    爱在七夕·周礼汉服集体纪念婚礼(资料图片)

    工作人员为新人办证

    在西府书院举办“金鹊桥”读书相亲会(资料图片)

    新人按下“爱的印记”

    新人领取结婚证

  本报记者鲁淑娟
  婚姻登记连着千家万户,事关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我市各级民政部门坚持“为民爱民”的服务理念,以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全力提升窗口服务质量;以金台区全国婚俗改革试点为牵引,破旧俗、立新风,大力推进婚俗改革,努力打造婚姻登记工作“宝鸡样板”,推进宝鸡文明城市、幸福城市建设。
  优服务建设群众满意窗口
  前不久,未婚青年小李和小薛高高兴兴地来到岐山县婚姻登记处领取结婚证。窗口工作人员在审查证件时发现,女方的身份证过期了,无法办理婚姻登记。工作人员询问得知,原来两人都在上海工作,领完证还要赶回上海上班。工作人员让他们不要着急,然后联系公安机关说明具体情况,及时为女方补办了临时身份证,使两人顺利领到了结婚证。
  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折射出我市婚姻登记机关人性化的服务。近年来,我市各婚姻登记机关把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作为规范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维度发力,打造群众满意窗口。
  在环境建设上,市民政局投资300余万元对全国婚姻登记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实现了全国联网。金台区、陈仓区、扶风县等七个县区对婚姻登记大厅进行了装饰改造,优化功能布局,配备了饮水机、电视、电脑、复印机、雨伞、放大镜、急救箱等便民服务器材。在硬件装备上,引进智能查询、人脸识别、指纹录入、电子签名、电子存档等新技术和新装备,不断提升服务效率。在软服务上,开展“互联网+婚姻服务”,通过网上预约、手机预约、柜台预约等形式为群众提供便利,适时开通周末和重大节庆日加班服务,满足群众登记需求。在登记大厅设置温馨告示牌,明确不予办理的各类情形,推出一次性明白告知服务,让群众少跑路。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的婚俗礼仪,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楷模精英、创业达人担任颁证嘉宾,针对不同需求设置不同风格的颁证形式,让年轻伴侣增强婚姻的神圣感和责任感。
  目前,全市共有规范化婚姻登记机关13处,持证上岗登记员41名,年均办理婚姻登记4万余对,登记合格率和档案规范率均达到了100%。我市各婚姻登记机关已成为缔造家庭幸福、推进城市文明的窗口。去年以来,民政部社会事务司、省民政厅领导多次来宝鸡调研检查,对我市婚姻登记工作均给予了充分肯定。
  树新风
   全面推进婚俗改革 
  近年来,市民政局陆续走进全市13个县区的社区村组和村民家庭进行调研,发现天价彩礼、铺张浪费、大操大办、随礼攀比等不良风气在我市部分地区依然存在,偏僻农村地区尤为明显,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潜在因婚返贫的风险,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不容小觑。比如,人情攀比、拜金盛行、道德滑坡等问题突出,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影响乡村振兴和城乡文明的顽疾。
  为遏制婚俗不正之风,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精神风貌,近年来,我市持续深入推进婚俗改革,创新探索移风易俗做法,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
  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出台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党员干部争做移风易俗、文明办事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走在前、做表率,做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在润物细无声中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
  依靠群众自管自治。在全市1165个行政村全部成立红白理事会,建立理事会议事规章,对乡村办理红白事的参加人数、宴席标准进行适度明确,使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奢侈消费、铺张浪费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金台区蟠龙镇大槐树村红白理事会制定了喜事宴请不得超过30桌、每桌花费不得高于300元、宴席用酒不超过50元、烟不超过10元一包等一系列标准,遏制了攀比之风。红白理事会成员定期家访,在宣传婚俗改革的同时听取村民意见。该村还建立了婚丧嫁娶事前申报、事后报告制度,用《文明婚丧嫁娶保证书》等书面通知提醒事主厉行节约、杜绝浪费。
  规范引导婚庆相关行业。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加强婚庆类社会组织的依法监管和规范引导,鼓励婚庆与酒店业、旅游业、餐饮业、服装业、租赁业等配套服务行业渗透融合、健康发展,纠正盲目攀比、恶意竞争、低俗服务、刺激高消费等不良倾向,树立文明健康、积极向上、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精细周到的服务形象。
  注重典型引领示范。今年4月,金台区被民政部确认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实验时间为期3年。按照民政部要求,将大力推进婚姻领域移风易俗,为推进婚俗改革提供鲜活样板。金台区以“四坚持四强化四着力”为抓手,正观念、简流程、降费用、树新风,努力探索文明向上、群众欢迎、简约时尚的新婚俗,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群众幸福指数。区委、区政府成立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婚俗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按照“机制创新、高位推动,除弊呈新、群众受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工作原则,制定《婚俗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11个部门和8个镇街的目标任务,及时动员部署,调整充实了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委员会,出台婚事新办指导性文件,加强指导考核。区政府把倡导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作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形成政府主导、民政主推、部门联动、社会组织参与、群众积极响应的婚俗改革新格局。 
  重引导
   让文明新风根植百姓心间
  近日,由市民政局倡议,市级党政机关、群团组织、行业协会、高等院校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的宝鸡市婚姻家庭文化宣讲团正式组建。宣讲团成员将依托婚姻家庭文化“六进”活动,结合各自的研究重点和专业特长,有组织、按步骤、分层次地进家庭、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组、进军营,开展婚姻政策宣讲、理论辅导、实务操作、答疑解惑,广泛普及婚姻家庭政策法规,引导群众移风易俗,树立时代新风,共同促进婚姻美满、家庭幸福、社会文明。
  据了解,这正是我市大力加强婚姻文化建设的创新举措。婚姻文化是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孝老敬亲、夫妻恩爱、知书达礼、勤奋劳作等光荣传统,与良好的家风家训一脉相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得益彰,在根植文化、滋养人心、淳化民风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确立文化自信、树立正确婚姻家庭观、促进乡风文明,近年来,我市加大婚姻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和载体建设,大力宣传倡导优秀中华传统婚姻文化,教育引导群众树立“风雨同舟、相濡以沫、责任担当、互敬互爱”的新型婚姻理念,以文化浸润推动移风易俗。
  我市对全市各镇街和乡村1350多个文化长廊和文化广场、村史馆及家风家训馆进行了装饰亮化,将婚姻政策、移风易俗、家庭和谐、婚事新办等列入宣传重点内容,大力弘扬模范家庭、创业达人、巾帼英才等先进事迹,坚持以文化人。
  在全市13个婚姻登记处(点)因地制宜设立婚姻家庭辅导室,提供婚前心理辅导、心理调适、法律咨询、卫生健康等服务。通过开设婚前辅导课程或讲座,制作宣传资料或视频,宣传婚姻家庭文化、家庭责任、沟通技巧等,帮助当事人做好进入婚姻状态的准备,努力从源头上减少婚姻家庭纠纷的产生。同时,充分发挥婚姻登记中心政策宣传主阵地作用,设立政策宣传文化墙、宣传专栏、咨询员,向当事人发送《办事须知》和政策彩页,让年轻伴侣明白组建家庭的责任担当和社会义务。
  《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开篇第一章重申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增加了家庭应当树立优良家风、弘扬家庭美德、重视文明建设等原则性规定。今年,我市民政系统将宣传实施好《民法典》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开展《民法典》普法宣传,编印普法宣传册2万份印发到行政村和社区,通过民政部门公众号、办事窗口、宣传栏、电子显示屏等多渠道,向群众阐释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中新规定、新概念、新精神,教育引导群众养成自觉守法的意识,用《民法典》护航幸福美好婚姻生活。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