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吃水不忘挖井人
——延安行感悟
  武志斌
  闪闪红星照九天,巨龙百载舞蹁跹。
  重来圣地忆宗旨,明日南街遍故园。
  (注:南街,指南街村。)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驱车瞻仰位于延河畔的宝塔山。
  旭日早早地爬上宝塔山尖,将宝塔照得澄澈明亮,让游人在这里感受到革命信念的坚定、明媚阳光的温暖。宝塔山上,松柏成林,六月的山风伴松涛吟唱,让人神清气爽。俯视延河碧流滚滚,似乎喊着前进的号子流向远方。山下游人如织,车水马龙,煞是繁华。
  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转战陕北十三个春秋。党中央办公主要集中在瓦窑堡、凤凰山、枣园、王家坪、杨家岭等地。
  枣园名副其实。满园成片枣树,抬眼绿光掀浪,站在树下,暑气顿消。我们在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的铜像前鞠躬、瞻仰。参观当时的中央办公室、保卫处、秘书处、小会议室等,均简朴狭小。在保卫处路北的草地上,竖立着一本《红星照耀中国》的模型书,特别耀眼。85年前,埃德加·斯诺冲破重重困难,涉险只身来到延安。他采访了刚在延安站稳脚跟的毛泽东及他的战友们,采访了下级军官及战士,他还广泛接触了延安的普通老百姓……在荒凉广袤的山沟中,斯诺看到春风吹拂下新生小草顽强的生命力,看到普通战士和老百姓渴望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及蕴藏胸中极大的革命热情。千里荒山,一片荒漠,必将为青山绿洲所代替,这是斯诺当年对中国红色革命的展望和信心。这本游记在当时西方世界引起的震动和引来的关注绝不啻于一颗原子弹。斯诺之后,斯特朗、史沫特莱等一批西方记者和文人陆续来延安采访和观察,对西方人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起了极大的正面宣传作用,由此引来无数国际主义战士对中国革命的支持。
  在毛泽东、周恩来和朱德住过的窑洞里,一椅一桌、一张木板床,极简陋,却给人以亲切、崇敬的感觉。毛主席及党中央在这里住了近三年。三年中敌机无数次轰炸,敌特人员近在咫尺,但为了人民,为了理想,无一人动摇,没有放弃信仰、改变初心,这就是共产党的杰出代表在黑夜中前行的风采。感动之余,即兴撰联一副,表达崇敬之情——“窑洞墨书千秋梦,油灯光照九州春”。
  接着,我们观摩了红色情景剧《保卫延安》及安塞腰鼓。1947年3月,胡宗南大举进攻延安,遵照毛主席敌进我退、敌退我扰的游击战术,使胡军对红军打不着,走不了,十分狼狈。在关键几天,毛主席让军民有序撤退,将一座空城留给胡宗南,让胡受到蒋介石的斥责。这段历史充分表明了毛主席当年在延安军民中的崇高威望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演出在山谷中一块人工整修的平地上进行,演员都是当地群众,规模宏大,剧情真实:两架模型飞机自山头飞来,大炮声震峡谷,硝烟弥漫,胡军战车、战马、士兵骄横而过,烟尘滚滚。胡宗南女秘书(中共谍报人员)骑枣红大马飞驰全场,急切为我军报信,引得观众掌声雷动,邻座游客还有泪眼婆娑者。
  安塞腰鼓阵容威武,气势恢宏,动作奔放,鼓声震地,激荡九天。
  红绸欢舞飘成海,百面腰鼓动地来。
  恰如夜空坠流星,又似神州腾蛟龙。
  刚若补天女娲炼五彩,骄似雪拥珠峰傲云海。
  捷如仙山猿猱松壁行,美胜白鹤展翅翱云空。
  一串串脚印写历史,一阵阵鼓声振雄风。
  观众激情如浪冲,夏暑顿消沐春风。
  杨家岭窑洞仍似枣园,听说是一开明地主腾让的。毛主席窑洞与朱总司令窑洞相通,为保安全与办公方便,窑洞前院子里苹果树下有一石板,四个石墩,1946年8月6日,毛主席在这里接受美国记者斯特朗采访,提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一经发表,震惊世界,极大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杨家岭大礼堂召开的,这次大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是全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并以《愚公移山》作为闭幕词。
  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丰功伟绩。一卷卷史料告诉人们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革命为什么胜。在这里,从保卫延安、巩固红色根据地,到发出了解放全中国的号召,取得三大战役的胜利。伟大的党由此出发,前进西柏坡,赶考北京,向人民交了一份合格的答卷,延安无愧革命圣地的称号。
  延安是革命的摇篮。十三年红旗高举,红星闪亮,吸引万千青年奔赴延安参军参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南泥湾垦荒,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边区人民吃饭穿衣问题,粉碎了国民党经济封锁、困死共产党的阴谋;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毛主席提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极大坚定了边区军民对共产党的信仰,淬炼了各级干部立党为公的信念;鲁迅艺术学院、中央党校,各类干部培训班,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军事干部和政工干部。
  延安,像红星照耀中国。把象征工农的锤头和镰刀绘上红色的旗帜。延安红星的升起,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点亮了一盏灯。它如黑夜星空的北斗,让被剥削、被压迫的人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救星。延安,多响亮的名字,是全国人民心中的革命圣地。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参观红色圣地,我们满载而归。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忆史可以悟思想,忆史可以悟道德,忆史可以正风尚,忆史可以濯心灵,忆史可以明志,忆史可以明路。当年先辈的苦难,不就是为了今天的辉煌,人民的小康?!今天我们衣食无忧,出行有小车、高铁、飞机,住高楼宽宅。
  树长千丈有根,人行万里有祖。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老一辈革命家和无数先烈用血汗打下的江山、换来的幸福。我们对先辈的最大崇敬是:面对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