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本期发布:
打造历史文化立体教科书
——宝鸡“博物馆之城”建设初探
    宝鸡民俗博物馆组织家长和孩子参加亲子手工活动

    宝鸡文理学院大学生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文博活动

    宝鸡周原博物院邀请青少年参加陶器文物修复实践活动

    宝鸡工业博物馆展陈的12000米特深井石油钻机模型王卉摄

  本报记者祝嘉
  “量”的积累
  “看中国,来宝鸡”,5月1日,深圳游客王琳参观完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后,在微信朋友圈晒出了镇馆之宝何尊的照片。今年“五一”假期,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累计接待游客超2万人次,其中不少都是像王琳这样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
  近年来,公众特别是年轻人对文博领域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从《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等节目的热播,到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兵马俑博物馆讲解员冰蛋等人物的出圈,再到江西海昏侯墓地、四川三星堆遗址等考古的刷屏,都反映出人们在精神文化生活层面的兴趣与需求。而被誉为“立体教科书”的博物馆,则是最直观地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场所,每逢节假日,都成为市民和游客争先前往的“打卡地”。
  近年来,我市相继建成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宝鸡周原博物院、凤县革命纪念馆、眉县博物馆等33家博物馆、纪念馆,然而,相比上海、北京、武汉、西安等城市,宝鸡博物馆事业发展仍显迟滞,特别是基础设施陈旧、展陈手段滞后、人才队伍薄弱、运营水平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宝鸡历史文化资源的高效利用。目前,全市仅有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能在全国提名叫响,一些博物馆长期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为此,我市将建设“博物馆之城”纳入关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总体框架,并在《关于建设区域文化中心城市的意见》中提出,新建秦都雍城博物馆、麟游九成宫博物馆、工业博物馆、铁路博物馆、美食博物馆,改造提升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北首岭博物馆、民俗博物馆及县级博物馆,形成以市级博物馆为主体、县级博物馆为支撑,非国有博物馆、行业博物馆、社区博物馆为补充的“博物馆之城”。
  “质”的提升
  文物是博物馆的核心,作为一座拥有近8000年文明史、27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宝鸡的历史文化资源极为丰富,尤其是以商周青铜器为代表的文物灿若繁星。据市文物部门统计,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3473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3处,现有国有可移动文物543150件(组),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39件(组)、二级文物1396件(组)、三级文物9154件(组)。
  从数量上看,宝鸡的文物资源优势明显,然而,建设“博物馆之城”,绝不是“简单粗暴”地盖起足够多的博物馆,把所有适合展陈的文物都放进去,如果没有合适的表达方式,文物永远都是冰冷的、干瘪的、毫无生机的。因此,如何把博物馆办出品质、办出特色,让文物“活”起来,成为近年来我市各博物馆不断思考、尝试的课题。
  作为我市唯一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近年来在开设4个基本陈列展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对镜贴花黄——古代铜镜与时尚生活展”“陶语诉春秋——古代陶瓷与文化生活展”“明月照琼琚——古代玉器与艺术生活展”等常设展,并适时策划“止戈为武——两周军事文化展”“血池祭天——凤翔雍山秦汉祭祀遗址考古成果展”“岁月如歌——民国以来陕西社会发展变迁物证展”等专题展,由点及面、以小见大,提高了展览的多样性、知识性和观赏性。
  不仅如此,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在布展中,还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和文化创意,增添了展览的通俗性、互动性和趣味性。如在“血池祭天——凤翔雍山秦汉祭祀遗址考古成果展”中,该院针对大人和孩子的身高、喜好差异,采取了“一个主题,双线展示”的展陈方式:“成人线”以文物、展板、纪录片等形式,介绍血池遗址的发现经过及意义;“儿童线”则采用漫画、卡通等形式,介绍祭祀文化,从而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参观需求。
  “效”的扩散
  博物馆是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建设“博物馆之城”,就是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使其成为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历史文脉、涵养城市精神、丰富群众生活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我市各博物馆在做好展陈工作的同时,纷纷策划推出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使博物馆成为公众的“精神粮仓”、学生的“第二课堂”。仅在今年“五一”期间,我市就有多家博物馆开展特色活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开展“欢乐迎‘五一’,剪纸传文化”和“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有为青年”主题活动,吸引了大批市民游客参与;宝鸡周原博物院举办陶器文物修复小课堂活动,让小朋友通过动手动脑学习考古知识、增强文化自信;宝鸡民俗博物馆推出“巧手小工匠,匠心伴成长”亲子手工活动,让家长和孩子近距离感受民风民俗;宝鸡先秦陵园博物馆开展“向劳动者致敬”活动,与文保工作者共同探讨古人的建筑技艺和工匠精神……
  最近一个多月,宝鸡博物馆事业发展燃起了“三把火”:4月11日至15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刘奇葆率调研组来陕西调研时指出,陕西要着力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健全管理运行机制,强化政策配套保障,创新业态,丰富技术手段,为推动我国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更多经验;4月16日,市委常委会会议指出,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围绕建设“博物馆之城”目标,抢抓机遇,积极谋划一批文物展示利用及配套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推动我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5月8日,全市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座谈会提出,各县区、各部门特别是文博系统要挖掘时代价值、创新表现形式、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建设“博物馆之城”。据了解,我市将在“新建一批、提升一批、规划一批”博物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服务方式、强化交流合作、完善管理体制,进一步扩大博物馆的社会效能,从而助推“博物馆之城”建设。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