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本期发布: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出版
再现东北竞存学校凤翔办学的红色历史
  本报讯前不久,由凤翔区政协组织编写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东北竞存学校凤翔办学简史》出版发行。
  东北竞存学校是著名爱国教育家车向忱于1936年在西安创办的一所初级小学,后发展为完全中学,主要收容东北与其他沦陷区逃亡来陕的青少年。1938年,日寇炮轰潼关、陕西告急,学校迁至凤翔纸坊村。后根据党组织指示,建立了竞存学校中共特别支部(后改为总支,下设教师支部、学生支部),直接受时任中共西府地委书记吕剑人领导。在凤翔办学期间,东北竞存学校坚持教书育人与抗日救亡结合,根据抗战需要开设课程,开办农民夜校,宣传抗日救亡。1945年抗战胜利,车向忱受党组织指示赴东北工作,学校停办。在凤翔七年间,该校为抗日救亡和革命事业培养了1900多名人才,其中近300人毕业后奔赴延安,投身抗日战场。人民艺术家、《松花江上》词曲作者张寒晖时任教务主任,谱写了东北竞存中学、小学校歌等30余首。
  2020年,凤翔政协牵头组织凤翔竞存中学部分教师,走访亲历者后代、查阅校友回忆录、参考相关史料等,历时一年时间,编写了《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东北竞存学校凤翔办学简史》,通过客观记述东北竞存学校的创建背景和办学历程,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在艰难环境中领导、支持学校办学的中流砥柱作用,讴歌了东北竞存学校“团结、创造、耐苦、奋斗”的办学精神以及在抗战时期教育服务民族解放的爱国情怀。
  该书出版后,凤翔区政协将书寄给了车向忱、张寒晖的后代。记者电话采访了远在辽宁的车向忱的孙女车红,她激动地说:“非常感谢凤翔区能挖掘整理这段红色历史,再现抗战时期爷爷艰苦办学、教育救国的情景。这本书让我觉得非常亲切,爷爷当年所做的一切就像电影一样在眼前播放。书里有些非常珍贵的照片,我从未见过,它拉近了我和爷爷奶奶的时空距离,我们会好好保存这本书。”本报记者王玲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