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暖心糁子面
◎秋水
  民以食为天,各地都有自己引以为豪的饮食文化,武汉热干面、四川剁椒鱼头、北京烤鸭、山西大麻花……关中人的面食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能追溯到后稷教民稼穑。
  提起面食,关中人大脑里立刻映出的是“端老碗咥干面”的情形,在关中人的潜意识里,面就是面条,他们对面是情有独钟。一碗面条,关中人能吃出不同的花样来,什么干面、炒面、烩面、臊子面……糁子面应该是关中人的平民饭,以极简的食材,彰显关中人朴实、低调的特点。
  所谓的糁子面就是糁子和面煮在一起,当然,早晨吃剩下的糁子做不成,做出来的只能叫糁子和面,不叫糁子面。第一次吃糁子面我心里充满的是好奇,母亲炒的是蒜苗、红萝卜,下的是菠菜。看着黏糊糊、乱乎乎,吃起来软乎乎、热乎乎,吃过口有余香,让人念念不忘。
  糁子和面糅为一体,卖相不好,这也许是糁子面难登大雅之堂的原因,但它确实味美,和关中人的粗布大棉袄一样,看着粗糙,可是穿着舒服。糁子面的美味是历经千锤百炼之后才成就的。麦子需要秋季播种、冬季蓄势、春季拔节,夏季收割,暑天在土场上大晒之后入了粮仓,再慢慢放凉,让自然之精华在体内慢慢被吸收、融合。这经历了秋雨、冬雪、春风、夏日四个季节变换的麦子能不好吃吗?筋道,用关中人的话说就是“有嚼头”!吃着瓷实、真实、耐饥,关中人干啥事都喜欢韧劲,像这面条。面都是手擀的,一擀杖一擀杖都是倾注了人的心思的,面条对主妇来说就像自己的孩子,是看着一点一点长大的,满满的都是爱,你说这倾听了人的私语、蕴含了人的情思的面条能与机器和出来的面条一个味道吗?
  玉米是自己种的,从夏天到秋天,上百天的生长期,经历的是一年中温度最高的时候,天天拔节,一天一个样,然后一个一个掰下来、一粒一粒剥了,再一遍又一遍晒干,磨成糁子。农民们不操心吃糁子是否防癌、提高记忆力,但是他们知道糁子有种天然的香气,越嚼越香,而且暖胃暖心助消化,他们吃玉米糁子时吸溜的声音都像唱歌,糁子是关中人早晚的主食。
  当然,糁子面之所以醇香,除了糁子和面具有来自大自然的香味外,更是因为它们在长时间的磨合中达到了心灵的交融,将人与物的情思、冬与夏的灵魂、早与午的问候、软与硬的个性融为一体,才具有了极致之美,热烈、朴实、暖心,如同青铜与周礼、秦腔和秦人。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