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本期发布:
宝鸡下站祭祀遗址考古取得重大进展——
2600多年前秦宣公设立的密畤显露真容
    下站祭祀遗址全景(下站考古队供图)

  本报讯日前,由中国国家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宝鸡市考古研究所、陈仓区博物馆联合组建的考古队,在宝鸡高新区磻溪镇下站村发现一处秦汉时期的大型祭祀遗址,勘探发现了上千座放置动物骨骸的祭祀坑。根据历史文献判断,这处遗址是距今2600多年前由秦宣公设立的祭祀青帝的密畤祭祀遗址。
  遗址位于秦岭北麓渭河南岸
  下站祭祀遗址地处秦岭北麓、渭河南岸的台塬上,东西两侧均为河谷,台地南北狭长,长约4.3千米,北缘距渭河河道仅800余米。该遗址位于台塬中部偏北,距台地北缘约1.9千米,距秦岭山脉约2.4千米,东西宽540米,南北约430米,总面积约23万平方米。遗址正北距秦都雍城21.8千米,距血池祭祀遗址约35千米,距吴山祭祀遗址约59千米,在能见度良好的情况下,三个遗址与秦都雍城都可互见。2018年通过田野调查锁定位置
  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宣公四年(公元前672年),作密畤于渭南,祭青帝。这里的渭南不是现在的渭南市,而是指渭河以南。秦宣公是秦德公的长子,秦德公将秦国的都城迁到雍城,即今陕西凤翔县城南。密畤的位置大体上应该位于雍城以南的渭河南岸台地,2018年考古人员通过田野调查,在下站村发现大量祭祀坑,锁定了密畤位置。通过田野调查和勘探,初步明确该遗址中心有一处面积较大的砖瓦堆积区,约2000平方米,平面呈不规则“凹”字形,砖瓦堆积区及周边分布有各类祭祀坑。祭祀坑形制主要分为长方形和长条形两种。长方形祭祀坑较多,主要分布于砖瓦堆积区西侧,方向基本为东西向;长条形祭祀坑分布于砖瓦堆积区东侧,南北向平行分布,分布范围约7万平方米。
  马牛羊等牺牲数量惊人
  2020年,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第一次考古发掘,发现灰坑、房址和各类祭祀坑总计50余处,出土了大量战国、秦汉时期的砖、瓦、瓦当等建筑材料以及较多陶器和铁器。祭祀坑内埋着大量马、牛、羊等牺牲,数量惊人。本次考古发掘面积仅800平方米,结合考古勘探发现的祭祀坑数量、面积估算,祭祀坑与牺牲的数量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亦可窥见秦汉时期国家祭天典礼的盛大、秦汉文明的繁荣。
  中国国家博物馆下站遗址考古队领队游富祥表示,这类祭祀坑的特点就是不出任何遗物,也没有任何文字资料。通过文献记载,在渭河以南,秦汉时期的畤只有一个。下站祭祀遗址正位于渭河以南、秦岭山麓北侧,它具有唯一的对应性,所以初步确定它是文献记载的秦宣公四年设置的密畤,用于祭祀青帝。本报记者
  王星百姓注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