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北麓斜峪关口本报记者卢志平摄 秦岭,一条蜿蜒在中华大地上的巨龙,见证着人类的进化、朝代的更迭、文明的发展。它不仅是分隔南北的山脉,更是中华民族的祖脉,从某个角度来说,它还是一个大舞台,历史上,无数王侯将相围绕秦岭上演着一幕幕活剧。
7月22日,宝鸡日报“走进巍巍秦岭,感受中华祖脉”大型主题采访行动开始第四站,记者走进岐山县,探访历史上那些与秦岭有关的人和事。
没有秦岭就没有“三足鼎立”
7月22日上午,岐山县下着小雨。雨中,记者登上秦岭脚下的五丈原,云雾在五丈原上的参天大树间缓缓流动,看起来既美丽又神秘。透过云雾向下望去,蔡家坡镇一马平川,渭河从中缓缓流过;视线继续向北,北塬在雾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想必当年,蜀魏两国在此对垒时,诸葛亮也曾望见过这样的美景。
如果说五丈原上的历史故事,是一颗颗璀璨夺目的珍珠,那么秦岭就是装满奇珍异宝的宝箱。因地处要冲,加上环境险峻,自古以来,秦岭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各方势力天然的分界线。
让我们以五丈原为中心,将时间轴向前滚动。秦岭南北,楚汉争霸正酣,项羽、刘邦两方军队,围绕秦岭上演了一出出“好戏”。其中,有精彩绝伦的谋略,有酣畅淋漓的战斗,在史书上留下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大散关下,宋金两军士兵流淌的血,几乎要将青山染红……
当然,人们耳熟能详的,还是蜀魏两军斗智斗勇,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在五丈原留下的传奇故事。其实,三国之所以能为三国,与秦岭也有着莫大的关系。
宝鸡文理学院历史与文化旅游学院讲师张波对记者说,三国疆域,魏在北方,吴在东南,蜀得西南。蜀魏隔秦岭而治。高峻绵延的秦岭,成为蜀国天然的保护屏障,诸葛亮、姜维等蜀国将领,不但利用秦岭成功防御了魏国的攻势,甚至以汉中为战略基地,多次率军翻越秦岭,北伐魏国。
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秦岭,以蜀魏两国国力和军事实力,魏国可能早就一举攻下成都平原,三国历史就会被改写。如果没有秦岭,蜀国也不会因为粮草难继被迫退兵,而会扭转颓势,高歌猛进,与魏国在渭河北岸战个痛快。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正是因为有了秦岭,蜀魏之间才能有数十年的对峙,也才有了我们熟知的三国故事。
有了秦岭才有了“南征北战”
蜀魏之间,以秦岭为界,对峙相持数十年。这些年间,无数名将在秦岭大舞台上登场亮相。
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诸葛亮和司马懿。
诸葛亮、司马懿这对老冤家,应该是对秦岭感情最深的三国将领。一个“六出祁山”,带领军队试图扩张领土;一个天天望着秦岭,用不同方式全力回击。直到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后,司马懿仍追着不放,一直追到太白县的衙岭,才被诸葛亮生前留下的最后一个计谋吓退。
诸葛亮虽然早已逝去,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还在秦岭山中久久回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之士。
五丈原下的魏延城,见证着魏延在宝鸡的足迹。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大将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由他率领五千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一举拿下长安和潼关,而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进兵长安、潼关,两军异道会师于潼关。诸葛亮认为此计过于凶险,最终没有同意。第五次北伐时,魏延为先锋,屯兵于五丈原北二里处。后来这里曾被称为魏延城,以示纪念。
曾在市区很有名气,现如今早已消失的望蜀楼,则见证着张郃与秦岭的故事。刘备攻占汉中后,魏军退守陈仓。魏国将领张郃率兵沿渭河布防。一日,他突然想到,若能修一座高楼,远眺秦岭,就可以提早发现蜀军的动向。于是,他在留谷城建起一座高楼,取名望蜀楼,又名望兵楼、阅兵楼。留谷城就在现在市区中山西路一带,这座望蜀楼一直保存至上世纪70年代。
乐不思蜀的成语,反映了刘禅与秦岭、与宝鸡也有交集。据岐山县蔡家坡镇安乐社区群众介绍,这里就是刘阿斗乐不思蜀之地。安乐社区位于秦岭斜峪关口,这里风景优美,连片的稻田映着蓝天白云,锦鲤在水中游弋,鸭子在田间觅食,金秋时节,养在稻田的螃蟹膏满黄肥。当地人告诉记者,据传刘禅行宫就在此处,当地还有“刘家花园”“安乐公墓”“川主庙”等蜀国印记明显的遗迹。
三国因秦岭而成,秦岭也因三国更加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