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本期发布: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常常能看到都市人步履匆匆,尤其是中青年人群,工作压力大、精神紧张,心理的“重量”也日益增加——
排解心理问题 让生活充满阳光
■本报记者韩晓磊





     
  症状晚睡熬夜成了习惯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夜猫子”行列。走访中很多人坦言,入睡时间在晚上11时以后是常态,深夜一两点才不得已入睡的更是大有人在。上网、看电视剧、打游戏、刷微信、刷抖音……晚睡,总能找到理由。
  今年32岁的刘某是一私企技术人员。她告诉记者,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晚睡成了习惯,每天忙完家务、把孩子哄睡就到晚上10点多了,躺下后完全没有睡意,顺手拿起手机浏览一下,不知不觉零点就过了。25岁的詹某是一餐馆服务员,她告诉记者,每天下班就到晚上9点了,回到宿舍玩网游是自己最大的爱好,晚睡在她看来再平常不过。
  对于熬夜晚睡,共青团宝鸡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台长、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亚妮告诉记者,长期晚睡熬夜已属于心理疾病的表现,这类患者集中在年轻群体,且增长势头迅猛。她分析称,这类人大多数是因为生活不够充实,夜晚有孤独感,特别在中青年身上表现得更加突出。产生孤独感主要是对生活现状不满意,进而对自我价值持否定态度,通过熬夜晚睡释放压力、放松身心,这也是逃避现实的表现。
  【心理处方】首先要从认识上重视熬夜对身心的伤害;其次,设置提醒闹钟,闹钟响就有意识地放下手机去休息;再次,尽可能和家庭成员多沟通、多交流,避免情感上的孤独感;最后,如果实在想晚睡,不如试着把手机换成书籍,书能给人心灵以滋润和力量。
  依赖手机难舍难分手机一刻不在身上,是否就会感到心烦意乱,无法做其他事情?是否经常下意识地找手机,不时拿出手机看看?当手机连不上网、没有信号时,会不会产生焦虑?“手机依赖症”作为一种新型心理疾病,悄然侵袭着许多人。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话,从某事业单位员工小田的嘴里说出时,带着几分无奈。不久前,她参加了大学毕业10周年同学聚会,本来满怀憧憬,希望能和老同学畅谈一番,谁料聚会没多久,就有人低头玩手机。小田回忆说,后来说话的人越来越少,大家网上聊天、玩游戏……就这样,本该热热闹闹的聚会成了无聊的手机聚会。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王永梅认为,“手机依赖症”并不属于精神疾病范畴,但却是一些焦虑症患者的表现。这种情况的形成有性格原因,一些性格内向、责任感强、心思很重的人容易有“手机依赖症”,具有这种性格特质的人,可能很小的一个诱因就会导致焦虑。
  【心理处方】把最消磨时间的软件果断卸载,有意设置每天看手机的时间,比如一个小时内看手机不超过20分钟,贵在坚持。放下手机,走向户外参与体育锻炼,多与家人、朋友当面沟通交流。
  症状
  拖延让人欲罢不能在30岁的张某看来,拖延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常态,“是一种惯性拖延”。
  作为某广告公司的文案人员,不到最后提交期限,他是不会“奋笔疾书”的,这样的状态已经持续超过一年。和张某一样,同为文字工作者的马某,遇到有难度的事,也会因为不愿面对而拖延。马某承认,自己的“拖延症”十分严重,“潜意识里会产生逃避、拖延的情绪,并把这种情绪扩散到日常工作生活当中”。
  吕亚妮分析,拖延症在年轻人身上广泛体现,究其原因主要是压力所致,压力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转化为动力,反倒成为阻力。作为一种获益性行为,拖延症一般一到两天就可以形成,是心理动力枯竭的表现,但是需要明确的是,拖延症与懒惰无关。
  【心理处方】制定每天的工作、生活计划;面对工作压力,一定要学会及时调整,不要堆积压力,倾诉、运动、冥想或者肌肉放松等都是比较好的放松方法。像小学生一样列工作日清单,有助于把庞杂的工作理清理顺,减轻压力,从而达到心理放松、不拖延的目的。
  症状
  恐婚让爱飘摇不定一项社会调查显示,22.3%的未婚适龄青年认为自己存在“恐婚”倾向,45.7%的人认为自己身边就有“恐婚族”。同时,有51.7%的被调查者认为恐婚是正常现象。
  36岁的小苏是独生女,和父母关系很好,在我市一家国企上班,收入稳定,朋友也不少,但恋爱和婚姻对她似乎没什么吸引力。“我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为什么一定要谈恋爱结婚?”每当父母催促,她总是这样回答。小苏还说,一个人面对繁忙的工作都够累的,看着身边在谈恋爱的朋友,觉得他们更累。采访中,像小苏这样的情况不是个案。甚至不少情侣在即将走进婚姻殿堂前选择了分手,理由是还没有做好结婚的准备。
  国家二级婚姻家庭咨询师田彩霞认为,恐婚在每个年龄段都有可能出现,涉世未深的年轻人、高学历高收入人群以及思想前卫的都市白领占绝大部分,他们往往具备较优越的个人条件。在中年人群体中,也有部分人有恐婚心理,他们的心智已经成熟,恐婚的原因大多数是因为曾经失败的原生家庭婚姻造成了心理障碍,为了让自己免受伤害,不会轻易结婚。
  【心理处方】从认知层面冲破固有认识,坚信自己能够经营有质量的爱情。所有的情感都是互动的结果,你想要什么样的结果,取决于你如何和别人互动。和恋爱对象充分交流对于婚姻的焦虑和恐惧,或许症状很快就能减弱或消除。
  症状
  中年焦虑提前来袭今年41岁的夏某是我市某企业一中层干部,去年被诊断患有广泛性焦虑症。心烦、口干,说话声音高节奏快,严重失眠……据他描述,失眠的时候,他一个人在房间内踱步,根本停不下来。心理咨询师在与其交谈中了解到,他身为中层,工资不高不低,总感觉生活有所欠缺,导致睡眠不好,非常焦虑。
  记者从多家心理咨询机构了解到,35岁至45岁的中年男性是焦虑患者高发人群,且焦虑患者有年龄提前的趋势。不少结婚一两年、刚刚当父亲的中青年男性,患焦虑症的几率在增大。吕亚妮分析,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一些人刻意追求金钱和事业的成功,如果不能达到所愿,就容易出现焦虑,因此需要及时调整心态。首先,一个人的成功和机遇、性格、从事行业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些问题上,人和人存在千差万别,不具备可比性。其次,中年人不应该把个人价值的体现,完全寄托在金钱和地位上。
  【心理处方】了解自己,是缓解焦虑的开始。可以把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好事情、坏事情绘制成一张线状图,再把未来每一年自己可能会遇到的事情也分别绘制在线状图上,这样能更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未来。不要横向对比,要善于纵向比较。不要拿自己和别人对比,拿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比,只要一年比一年好,那就说明自己一直在成长。保持一两项良好的兴趣爱好和自律的生活习惯,是化解焦虑的好办法。 
  

正确对待心理问题
柳玫玫

  去年发布的《中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白皮书》指出,有七成人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有一成多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可见我国城镇居民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长期以来,人们对心理问题和疾病存在不少偏见,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其无足轻重,和身体上的疾病相比,心理疾病没啥要紧的,不用管;二是歧视心理疾病患者,一些患者担心别人异样的眼光,羞于承认自己心理上有问题,从而躲避治疗、消极应对,陷入恶性循环。
  快乐生活,需要重视对心理问题的疏导和排解。人的身体再健康,如果不能获得足够的心理关怀和精神慰藉,就会受到痛苦的折磨。如果有心理方面的问题,要学会用放松、倾诉、宣泄的办法进行调节,学习掌握基本的情绪管理和压力管理等自我调适方法,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如果自我调节没有效果,就要及时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或心理科。要认识到看心理医生就和看感冒发烧一样正常,是对自己健康负责的表现。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社会各层面对心理问题的包容、对心理健康的重视也日益提高,心理健康讲座以及心理咨询室进企业、学校、机关、社区等活动越来越普遍。积极参加这些活动,可以学会正确面对压力,排除心理障碍,这样心底就会多一缕阳光,生活就能多一些快乐。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