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本期发布:
一些学生被手机吸引,患上了“手机依赖症”,并随之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差;长时间盯着屏幕看,视力下降快;睡眠时间不足,精神萎靡不振……这些问题,引起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问诊学生手机依赖症
本报记者符雅琦


学生手机依赖症成社会痛点    
   最近,家住市区姜谭路的冯茹很焦虑:儿子上八年级,学业十分紧张,可他的心思却没在学习上,看到同学拿手机玩,便三番五次让家长买手机。冯女士反对,儿子情绪激动,冯女士十分紧张,担心儿子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有些学生走在上学、放学路上,或坐在公交车上,一路头也不抬地玩手机,甚至有的学生过斑马线时也在看手机,完全不顾个人安危。记者观察到,他们大部分是在玩游戏,彼此交流的内容,也多是“你打到第几关了”“你这个月的流量用完没”……
  校外玩手机,校内也没闲着。一些学生不顾学校规定,偷偷将手机带入课堂。很多中学教师反映,课堂上只要一看到学生哈欠连天、提不起精神,就知道他是通宵玩手机了。
  今年上高一的张浩轩(化名)对记者说,上八年级时,他学习压力大,又看到同学纷纷有了手机,就以各种理由让家长给他也买了一部。后来,他迷上玩手机游戏,甚至经常通宵玩,一学期下来,不但眼睛近视了,成绩下滑也很严重,差一点考不上高中。提到这事,张浩轩感觉手机差点毁了自己。
  学生自控力差,甚至沉迷手机游戏
  手机的吸引力为啥那么大?听听专家怎么说。
  宝鸡市家庭教育研究会会长王舟所说,手机对青少年的影响主要是在初中阶段,相比高中生,初中生自控力差,对外界充满好奇和探求欲,易被一些垃圾信息干扰。他认为,网络没有界限,充斥的各类信息让孩子无从判断良莠真伪,一些负面信息反而迎合了孩子的心理需求,让他们乐此不疲。王舟所表示,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得到理解和认同,而手机上的各种社交软件如微信、QQ等,能为孩子建立朋友圈,满足他们的情感需要。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吕亚妮认为,手机本身只是一个工具,但有的孩子把它当成了玩具。吕亚妮说,沉迷手机的孩子往往缺少兴趣,所以把玩手机当成最大的爱好。此外,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有些孩子便通过玩手机放松,而一旦觉得愉悦,就会不自觉地经常拿着手机玩。
  吕亚妮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有些家庭亲子沟通不畅,孩子因长期被家长忽略而情感缺失,情绪无处释放,才将注意力转移到手机上。此外,高密度的学业让孩子压力很大,在他们看来,玩手机可以放松身心。而且,智能手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很多问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答案,因此容易让孩子产生依赖手机的心理和行为。
  吕亚妮提醒:“孩子出现依赖手机的问题,家长是需要反思的。家长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可能你的孩子在模仿你玩手机。”
  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2018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印发《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方案》指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日前出台的《陕西省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也提出“严禁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
  那么,如何将规定落到实处呢?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了我市教育部门和部分学校。
  据市教育局基教科负责人介绍,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使家校联系更加紧密,但同时出现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的现象,这个问题必须引起重视,学校和家庭要共同监管。市教育局多次下发文件,禁止学生将手机带入课堂,各学校也都制定了相关规定来监管这一行为。
  宝鸡市第一中学副校长罗江泉说,学校针对这一问题,制定了两项规定:智能手机不能进校园,非智能手机不能进入教学区域。同时,学校严格执行校规,不定时检查学生手机使用情况。他介绍,每年新生家长会、新生入学教育、纪律教育月,还有学校的值周检查,都在积极宣传落实相关规定。宝鸡中学副校长苏满乾也谈到,学校除了加强管理和教育外,还要求学生签订承诺书,以自己的诚信担保,不把手机带入课堂,鼓励学生养成自觉行为。
  在新福园中学记者看到,校规中写道:学生带手机进校要经家长和班主任同意,并在班主任处登记,上课期间严禁使用手机。新福园中学校长何新胜说,手机绝对不能带入课堂。他认为,监管学生使用手机要家校合力,从思想上正向引导孩子,比如和孩子约定好使用手机的时间。何新胜在外地考察时看到,有的学校在教室设置储物箱,供学生存放手机等物品,这一做法值得借鉴。
  家长应配合学校正确引导
  采访中各方人士一致认为,对学生而言,手机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正向的功能,让孩子正确对待和使用手机,需要家长进行正确的示范引导。作为监护人,家长要从自身寻找原因:自己有没有在孩子面前沉迷手机。“其实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要,孩子玩手机往往是效仿大人的样子,这也是出现亲子关系不融洽现象的原因之一。”吕亚妮解释说,一方面,孩子回到家,想和父母交流,却看到父母在玩手机;另一方面,父母想了解孩子学习情况,但孩子沉浸在手机游戏里无暇抬头。久而久之,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形成一道“心墙”。因此,父母适时地放下手机,陪孩子聊聊天,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自控能力,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王舟所建议,家庭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通过读书、聊天、运动、下棋等健康的方式,引导孩子放下手机,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最终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他还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不仅开阔视野,也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