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场硬仗战犹酣 千年雍城气象新

——凤翔区2025年上半年高质量发展纪实

文章字数:4361 文章浏览数:
    日新月异的城区面貌

    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建设现场

    三岔村村民在家门口的手提袋厂务工

    “红色暖心服务队”为高嘴头村群众义务理发

  本报记者 鲁淑娟

  盛夏时节,循着“与凤同翔·‘八场硬仗’看凤翔”全媒体采访活动的脚步,省市媒体记者前往凤翔区项目建设工地,在机器轰鸣中触摸项目建设的“凤翔速度”,在钢筋水泥间感受干事创业的澎湃激情;走到瓜果飘香的田间地头,于禾苗拔节声里聆听现代农业发展的铿锵足音;漫步日新月异的城市街区,在市井烟火中见证城乡面貌的蝶变升级,在欢声笑语里感受群众生活的幸福温度……一幅幅跃动着时代脉搏的生动画面,勾勒出凤翔区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今年以来,凤翔区以加快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实施“九大攻坚”,在项目建设中培育新动能,在乡村振兴中探索新路径,在民生改善中彰显新温度,用实干实绩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期中答卷”: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7.5%。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呈现稳中提质、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

  项目建设快马加鞭
  在晨曦的照耀下,巨人般的车间厂房主体拔地而起,塔吊挥舞着长臂吊运材料,钢筋水泥间随处可见忙碌的身影……夏日的清晨,在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建设现场,金属碰撞声和焊接声交织成一曲动人的乐曲,火热的建设场景令人振奋。
  该项目是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及配套生产项目的核心子项目,是西凤酒回归一流名酒序列、加速形成基酒产能优势的重大产业化项目。项目计划投资35亿元,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主要建设4座万吨级制酒车间、红粮系统、辅料系统、物料输送系统、污水处理系统、消防站、溴化锂能源站及动力中心等设施。项目建成投产后,西凤酒优质基酒产能将实现翻番,不仅为西凤酒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还将有力推动凤翔白酒产业链进一步发展壮大。
  “今年初,我们加班加点完成了拆迁工作,目前2号酿酒车间主体完工,1号和3号车间桩基施工完成,4号车间正在进行桩基施工,其他配套的单体设施正在加紧建设中。”西凤酒工程技改部副部长邓征介绍,项目在全区上下的合力保障下进展速度非常快。
  不远处,与西凤酒4万吨制酒项目隔空相对的是柳林污水处理厂项目。开工还不到一年,规划建设的6大核心单体便已傲然矗立,整个项目预计10月底竣工。
  凤翔高新区柳林污水处理厂项目是市、区重点项目,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6611.8平方米,主要建设综合处理池、综合设备间、进水水质监测间等6大核心单体及配套设施,日处理污水规模1万吨。项目建成投用后,将有效提升酒城污水处理能力,在拉动产业、净化水体、改善生态、惠及民生和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意义深远。
  “这个项目,从策划、资金筹措、开工建设到今年即将竣工投用,仅用一年时间,刷新区域基建速度,为同类项目树立了标杆。”柳林污水处理厂项目总工程师白建超高兴地说,为加快施工进度,项目采用了铝模快拆体系和钢板网等快速施工技术,同时加强人员调配,高峰时期日用工量达到300余人,确保了高效施工。更让白建超感动的是政府的服务效率,“从土地报批到施工许可,区上派专人帮忙代办,仅3个月我们就拿到了施工许可证,这比以往企业自行办理缩短了一半时间。”白建超说。
  重大项目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也是区域内战略推进的加速器。今年以来,凤翔区牢固树立“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理念,累计谋划一揽子政策项目682个,总投资524.15亿元。特别是他们坚持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局提升,聚焦工业、农业、三产商贸、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五大领域,谋划推进了以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柳林酒智能化白酒生产基地、中宝一矿、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凤翔大道等为代表的“五大类五十大”战略性项目,构建起县域经济发展的“四梁八柱”。截至目前,已开工22个,转入储备11个,处在谋划阶段的有17个。
  为确保项目建得好、推进快,凤翔区围绕“四个一批”大循环和“项目全生命周期”小循环,用好“一包五帮”和企业家沙龙机制。其中,区总工会牵头举办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引领美好新时代”为主题的企业家沙龙,区级领导与中小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围绕产业转型、科创孵化等议题深入交流探讨,企业现场分享转型经验,通过“思、看、听、讲、研、解、评”多维度举措破解服务难题,将沙龙打造成政企精准对接、创新加速的重要平台,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在一系列机制的有力推动下,今年上半年,年度投资72.9亿元的西凤酒4万吨制酒、机械装备产业园等187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已完成投资58.2亿元,投资完成率达79.8%;争取中省资金25.3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1.85%。
  乡村振兴阔步向前
  在彪角镇农兴轩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千亩玉米如同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株株玉米苗齐齐整整,像是精心编排的绿色方阵。在绿色的秧苗间,一根根黑色的滴灌带如细密的“血管”遍布田间。
  “这两天我们正在给玉米滴灌氨基酸和氮肥,促进根系生长,让苗更壮。”农兴轩种植合作社负责人齐卫兵介绍,合作社有2套先进的水肥一体化设备和3台移动式淋灌机,可根据小麦或玉米生长需求精准化补充水肥,不仅省水省肥,还能有效培养壮苗、提高单产。“今年虽然遭遇了很大的旱情,但合作社的1300亩小麦依然喜获丰收。”齐卫兵欣喜地告诉记者,合作社小麦平均亩产达到了689.8公斤,其中6.3亩西农926品种更是以亩产865公斤的成绩刷新了凤翔区小麦单产历史纪录。
  农兴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这1300亩种植基地,正是凤翔区建设的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吨半田”千亩示范方之一,也是凤翔区实施藏粮于技战略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凤翔区主动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让“粮袋子”更饱满,更让现代农业的“科技味”浸润田间地头,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硬核动力。
  乡村振兴既要产业“强”,更要环境“美”。
  走进长青镇石头坡村,一户户农家院门前生机勃勃,一个个精心作务的小菜园里,黄瓜、西红柿等各种时令蔬菜长势令人欣喜。
  “原来门前是荒地,看着都闹心。现在种满了喜欢吃的蔬菜,环境美了,还能吃上新鲜菜,真好!”村民潘引侠一边清洗刚采摘的新鲜蔬菜,一边笑意盈盈地说。
  在村庄环境整治中,卫生死角是治理的难点。为此,石头坡村在村民家门口规划“庭前小园”,村上统一购买蔬菜种苗分发给村民,并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在家门口种菜。更可喜的是,“庭前小园”还涵养了乡风文明,在城区居住的李云云经常给帮她浇菜的邻居送西红柿,这样的邻里互助成了常态。
  “村民在家门口种蔬菜花草,既美了环境,又成了乡村特色风景,一举两得。”石头坡村党支部书记潘勤珠介绍,村里的治理模式已由“村委带着村民干”变成了“村民主动要求干”。
  石头坡村这抹清新的“田园风”,是凤翔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开展“庭前小园”建设的生动缩影。截至目前,凤翔区12个镇已建成“庭前小园”街道112条,覆盖2489户,一个个示范村如繁星点缀乡间,让乡村“面子”更靓、“里子”更实。
  产业兴、环境美,更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在彪角镇三岔村,“党支部+合作社+脱贫户”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
  三岔村劳务专业合作社2023年成立以来,已吸纳70名农村劳动力,其中脱贫劳动力30人。“合作社帮我找到了工作,每月能挣3000多元,还能照顾家里和两个孩子!”在村里手提袋厂务工的党卫侠说。
  据了解,这个合作社不仅为陕西极飞智慧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输送劳动力,还免费开展技能培训。合作社成立以来,已培训劳动力109人、初级职业农民35人。更让村民安心的是“日清月结”的劳务报酬制度,从业劳动力人均年收入达13500元。目前,合作社已实现“有劳动能力的脱贫家庭至少1人稳定就业”的目标,既解了企业用工愁,又带动了村民增收。
  从“吨粮田”里的科技赋能,到“庭前小园”的诗意栖居,再到劳务合作社的就业增收,在凤翔区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产业发展、环境优化、农民致富的线条愈发清晰。
  民生实事落地开花
  高质量发展的落脚点,是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生活更加幸福。今年以来,凤翔区始终把增强民生福祉作为重要任务,从布局优质教育资源,到城市更新,再到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一系列惠民生的举措相继落地,如同春雨般浸润城乡角落,让群众的幸福感在实实在在的改变中不断攀升。
  近日,在凤翔区高新小学项目建设工地,工人们正忙着铺贴室内瓷砖,安装通风设施。不远处的高新幼儿园项目同步推进,预计年底竣工验收。“近年来,凤翔西区新建小区像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而这个片区却没有小学。”凤翔区教体局项目专班负责人孙晓辉介绍,高新小学建成后初期可容纳540名学生;隔壁的幼儿园将提供360个幼儿学位。这两个市级重点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优化凤翔城区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有效保障西区和科创新城片区适龄儿童就近入学。
  今年上半年,凤翔区9个教育重点项目同步推进,总投资达5.42亿元,职教中心迁建、竞存第一中学改建等工程稳步落地,进一步扩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切实提升民生保障水平,为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雍城大道是凤翔区城区市政排水管网的末端,全段雨污合流,管径小,破损多,每逢短时强降雨,高王寺路口会出现雨水倒流、井喷、路面积水等排水不畅问题,严重影响群众安全出行。今年,随着雍城大道雨污分流提升改造项目的实施,这些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该项目投资6145万元,西起雍兴路环岛,东至高王寺路口,全长1.28公里,不仅完成了雨污分流改造,还同步实施强弱电‘入地’、绿植品质提升等工程。”凤翔区住建局局长祁凤宁介绍,整个项目8月底全面竣工,届时该片区城市形象将焕然一新。
  正在发生变化的不只有雍城大道片区。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凤翔区住建局围绕排水防涝、燃气供热等民生领域,谋划未来五年项目33个,总投资12.62亿元,目前已有5个项目开工,5150万元中省市资金到位,中省到位资金同比增长55%。城市更新的加快推进,不断提升了城市品质,也让广大群众的生活更加舒适。
  民生的暖意,更在志愿服务的点滴细节里。近日,在长青镇高嘴头村村委会院子,“红色暖心服务队”的旗帜迎风飘扬。这边,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给老人免费理发;那边,家电维修摊位前围满了村民。“上次我家冰箱坏了,师傅上门维修,还不收钱,真是暖到心窝了!”该村五组村民齐会英开心地说。
  如今在长青镇,由村党支部牵头,已组建起8支“红色暖心服务队”,动态建立群众心愿“菜单”和支部服务“账单”,每月定期开展家电维修、家政保洁、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把关怀送到群众家门口。截至目前,这些服务队共开展志愿活动42场次,服务群众3480余人。
  上半年,凤翔区用项目建设的“加速度”夯实发展底盘,用乡村振兴的“新图景”激活城乡动能,用民生实事的“暖色调”绘就幸福底色。站在新的起点,凤翔区将以“八场硬仗”的持续攻坚点燃奋进引擎,进一步凝心聚力、干字当头、争创一流,让千年雍城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持续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