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贴心服务绘就民生暖色

——麟游县创新社会救助模式工作小记

文章字数:784 文章浏览数:
  近年来,麟游县不断创新社会救助模式,紧抓全国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机遇,通过开展助餐助浴、照料护理、探视巡访、心理疏导、劳动就业培训、慰问关怀等救助服务活动,让需要救助的人享受到温暖的帮扶。
  7月的一天,家住麟游县丈八镇某社区的低保对象王奶奶,来到了丈八镇助餐点(老年食堂)就餐。刷脸验证后,王奶奶点了一份面条。“自从这个老年食堂办起来以后,我可以随时过来吃饭,既干净卫生又经济实惠!”王奶奶说。传统的社会救助重物质、轻服务,如今麟游县在生活服务上“疏堵点”,从困难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方面出发,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完成了适老化家庭改造110户,解决困难群众居家生活自理的问题。同时,依托现有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以及闲置幼儿园、学校等资源,在全县打造老年人食堂13个,建成助浴中心27个,购置适老化公交车2辆,有效解决了部分老年人就餐难、洗澡难、出行难问题。
  解决了生活上的问题,县上又在照护服务上想办法。为了解决困难群众因残因病导致的各种照护难题,全县将13名特困对象中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送至统一招标的专业机构进行集中托养,对自理能力评估确认的60岁以上失能低保对象开展就医陪护、助浴助餐、助洁代购等服务,解决困难老人衣食住等基本难题。
  此外,县上还引导社会组织、经营主体等慈善力量积极参与社会救助,以多部门联动、多维度帮扶,引导社工、志愿者、慈善组织等开展照料护理、探视巡访、环境整治、心理疏导等服务活动。对救助对象进行就业动态监测,组织开展劳动就业培训9期,积极链接就业资源,推介就业岗位、就业信息等,帮助低收入人口实现稳定就业。
  如今,麟游县不仅为遭遇困难群众提供“物质+服务”多元化救助帮扶,同时也更好地满足困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和新期待,实现从“物质救助”到“多元服务”的转变,使救助服务更加可感可及,促进了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李一珂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