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低收入人口救助政策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文章字数:65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3.35亿余元,有效保障了10.47万名低收入人口基本生活。这是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低收入人口认定政策,进一步规范救助帮扶工作的显著成效。
今年年初,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宝鸡市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从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和其他救助帮扶四个方面,细化了社会救助各相关部门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的职能任务与工作机制。
扶风县午井镇的村民曹某是《实施细则》出台后的首批受益者之一。曹某因意外摔伤导致家庭经济出现困难,按照原救助政策,会将其获得的4.5万元赔偿和3万元司法救助金计入家庭收入,导致该家庭无法享受低保等救助政策。新的《实施细则》规定,不再将曹某的赔偿金和司法救助金计入家庭收入,该家庭收入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并顺利办理农村低保,有效解决了他们家的基本生活难题。“《实施细则》中适度调整认定核算的门槛线,实行家庭刚性支出顶格扣减,适当放宽或豁免家庭财产标准,增加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让社会救助更加贴近低收入人口经济状况和救助需求发展变化实际。”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实施细则》还科学划分困难层次,将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六大类,为后续动态管理、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奠定基础。同时,我市首次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增加了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四类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政策条款,使更多困难群众受益。
今年年初,市民政局、市发改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宝鸡市规范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从基本生活救助、专项社会救助、临时救助和其他救助帮扶四个方面,细化了社会救助各相关部门开展低收入人口认定和救助帮扶的职能任务与工作机制。
扶风县午井镇的村民曹某是《实施细则》出台后的首批受益者之一。曹某因意外摔伤导致家庭经济出现困难,按照原救助政策,会将其获得的4.5万元赔偿和3万元司法救助金计入家庭收入,导致该家庭无法享受低保等救助政策。新的《实施细则》规定,不再将曹某的赔偿金和司法救助金计入家庭收入,该家庭收入符合农村低保条件,并顺利办理农村低保,有效解决了他们家的基本生活难题。“《实施细则》中适度调整认定核算的门槛线,实行家庭刚性支出顶格扣减,适当放宽或豁免家庭财产标准,增加不计入家庭收入的项目,让社会救助更加贴近低收入人口经济状况和救助需求发展变化实际。”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说。
记者了解到,《实施细则》还科学划分困难层次,将低收入人口精准认定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成员等六大类,为后续动态管理、分层分类救助帮扶奠定基础。同时,我市首次明确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认定条件,增加了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中的重病重残等四类人员参照“单人户”纳入低保的政策条款,使更多困难群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