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铁塔

以智慧科技筑牢防火防汛“安全屏障”

鲁淑娟

文章字数:1830 文章浏览数:

高清摄像头

高点位监控

自动巡护

陕西省水利厅水安全视频调度指挥平台

应急监控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与陇山、秦岭的交界地带,境内河流纵横、山林密布,汛期易发生洪水、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险等级总体较高,构建科学高效的“防灭救”一体化体系迫在眉睫。近年来,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宝鸡市分公司(以下简称“宝鸡铁塔”)积极响应时代需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投身到应急管理与灾害防御的关键战役中,以创新科技为支撑,搭建起高效的防火防汛应急救援指挥平台,为宝鸡地区防火防汛工作筑牢了坚固的“安全屏障”。​
  响应双重需求 践行国企担当
  宝鸡地形复杂,秦岭山脉横贯东西,森林覆盖率高,春季干旱多风、冬季干燥少雨,森林草原火灾隐患突出;同时境内渭河、嘉陵江等水系发达,汛期强降雨易引发洪涝灾害,“一市两面”的灾害防控压力亟待破解。
  作为国企,宝鸡铁塔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紧扣“数字宝鸡”战略,推动“通信塔”向“数字塔”转型,让铁塔资源惠及社会多领域。从秦岭生态综合治理、长江禁捕,到森林防火、地震预警,其服务已覆盖环保、农业、水利、林业、应急等30余家单位。
  在防灭火领域,宝鸡铁塔主动承接陕西省应急厅应急国债预警指挥项目中的森林草原火险监测预警能力建设项目,一期建设55个监测点位,涉及宝鸡30个林场和10个保护区,通过共享铁塔资源,为应急管理提供视频联网服务,提升应急智能识别预警能力。在防汛领域,依托“塔、房、电、维、网”独有优势,自主投资建设“洪涝灾害可视化智能千里眼”系统,全面完善宝鸡各重点流域以及易发洪灾地区的监测体系,赋能防洪减灾工作。
  科技赋能防控 打造智慧双平台
  针对森林草原火险防控需求,宝鸡铁塔依托通信铁塔挂载高点双光谱视频监控设备,实现7×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双光谱技术可精准识别明火、暗火及烟雾,搭配智能识别算法,能完成火点的精准定位、路径追踪及导航。同时,整合无人机巡检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立体监测网络——地面铁塔监控实现固定点位全天候值守,无人机巡航覆盖复杂地形区域,卫星数据提供宏观火情态势,三者联动实现林区全域无死角监控。
  在防汛领域,宝鸡铁塔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了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平台动态整合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水文等多部门“感知数据”,通过“防汛指挥一张图”实时呈现河流水位、降雨量、水库蓄水量、地质灾害隐患点等信息。在重点防汛区域,铁塔上部署的高点全景高清摄像机、高音喇叭、水尺及水情传感设备,可实时捕捉水位暴涨、堤坝渗漏等异常;结合无人机巡视,实现“固定监测+移动巡检”的双重保障,确保汛情早发现、早预警。
  例如,暴雨预警发布后,平台迅速整合周边雨量站数据与河道水位信息,通过算法预测洪涝风险区域,在“一张图”上标注风险等级,指挥人员可直观规划疏散路线、调配防汛物资,让决策更精准、行动更高效。
  提升监管效能 助力全程防控
  宝鸡铁塔搭建的防汛抢险应急救援指挥平台,可为“防汛抗旱”工作的各个环节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在日常监管方面,平台能够对重点防汛区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对物联网感知数据的分析,工作人员可以提前发现河道淤积、堤坝渗漏等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有效降低灾害发生的风险。
  在预测预警异常情况时,平台的智能预警功能可发挥关键作用。凭借先进的数据分析算法,平台能够对海量的感知数据进行实时分析,一旦发现数据异常,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同时,平台还会根据历史数据和实时情况,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防汛指挥人员制定科学应对策略提供参考。
  在抢险救援处置全程中,平台成为指挥调度的核心枢纽。通过“防汛指挥一张图”,指挥人员可以实时掌握救援队伍的位置、物资储备情况以及受灾区域的现场状况,实现对救援工作的精准指挥和高效调度。救援人员可以通过手持终端设备与平台进行实时通信,及时获取救援指令和相关信息,提高救援工作的效率和安全性。​
  在灾后全面评估评价阶段,平台收集的大量数据可为评估灾害损失、总结经验教训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受灾区域的雨情、水情、工情以及灾情数据的综合分析,相关部门可以准确评估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和完善防汛应急预案提供科学指导。
  从秦岭的防火预警,到渭河的汛情监测,宝鸡铁塔以科技为翼、以责任为基,在防灭火与防汛领域同步构建起“智慧双堡垒”。未来,宝鸡铁塔将持续深化“通信塔”与“数字塔”融合,升级智能防控技术,让铁塔资源在更多灾害场景中发挥作用,以国企担当守护宝鸡的绿水青山与万家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