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文明的果实

关华

文章字数:589 文章浏览数:
  从枇杷果、银杏果到李子、海棠果,市区街头硕果摇枝,却不见采摘之手。在我市,这满树果子安然无恙的景象恰如一面明镜,映照出城市文明进步的动人光彩。
  无人采摘的街头果实,也是文明的果实。曾几何时,我们痛心地看到:为了采摘洋槐花,洋槐树的树枝被折损严重;听说银杏树的果实能治病,一到秋季,路边的银杏树频遭“黑手”,树下满是被打落的叶子和果实。随着宝鸡文明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入,这些场景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市民发自内心的行为自律。当城市硬件建设达到一定水平后,软实力的提升就成为城市管理的关键课题。市民对公共财物的态度、对规则的自觉遵守、对环境的珍视程度,这些细节才真正定义了一座城市的精神高度。从“能吃就摘”到“自觉不摘”的行为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见证了我市持之以恒、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更是城市文明长期积淀的结果。
  这些挂满枝头的街头果实,也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文明测试。文明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挂在枝头的果实比任何标语都更直观地检验着市民的文明程度,成熟的果实自然落地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地证明着市民的文明素质养成。这种具象化的文明展示,让抽象的道德观念变得可触可感,也让市民在守护果实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认同和满足。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果实终会落地,但文明精神将长久传承。满树果实无人采,这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答卷,期待每一颗果实都化作文明的种子,在城市的大地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