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畅游

青青河畔觅浪漫

毛丽娜

文章字数:0 文章浏览数: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
  士曰:“既且。”
  ——《诗经·郑风·溱洧》
  《溱洧》开篇以景衬情,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两千多年前郑国河畔的浪漫图景,再现了男女聚会的欢乐场景,既展现了青年男女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风俗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两千多年前,郑国有两条河,名为溱、洧,水势盛大。《溱洧》以“溱与洧,方涣涣兮”的盛景起笔,既绘出河水汤汤的自然生机,又引出河畔的人文风情:男女执蕑草祈吉祥,女子主动邀约“观乎”,男子虽答“既且”(已去过),终随“且往观乎”。至洧水之畔,“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戏谑间递出的芍药,藏着不加掩饰的爱慕与向往,写活了青年男女的纯真。
  《溱洧》共分两章,仅换数字,采用民歌常见的叠章回环笔法——这种形式在《诗经》等古老民歌中颇为常见,自带纯朴亲切的风味。全诗围绕男女出游相约的浪漫展开,各章皆分两层:前四句落脚于“蕑”,后八句聚焦于“勺药”。这种结构暗合从自然到人文、从风景到风俗的巧妙转换:诗人以寥寥四句,既绘出风景画,又勾勒出风俗画。诗中女主人公大胆主动、热情爽朗,积极邀约男子同游;男主人公则相对含蓄,却终回应邀请,尽显青年男女在爱情面前的纯真与坦率。
  我市退休教师田招娣说,《溱洧》的浪漫,让人想起刘禹锡《踏歌词四首·其一》:“春江月出大堤平,堤上女郎连袂行。唱尽新词欢不见,红霞映树鹧鸪鸣。”同样以河为幕,描绘春日大堤上女子结伴踏歌、寻觅情郎的热闹场景。两诗皆以自然为底色、民俗为脉络,虽情绪有别,却同为对男女真情的直白描摹,连“由景入人”的笔法都如出一辙。
  流水汤汤,草木青青,古人的浪漫从未远去。夏日渭河波光粼粼,清姜河畔绿荫如盖,年轻情侣并肩散步,友人围坐野餐,衣角沾着水汽的清凉。有人折岸边芦苇仿“蕑草”,有人对着河水拍并肩倒影,恰似《溱洧》里的身影,只是换了模样,在宝鸡的河岸边,把寻常日子过成了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