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线上“连心桥” 凝聚发展向心力

——渭滨区开通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侧记

文章字数:0 文章浏览数:
  本报记者 杨曙斌

  不久前,渭滨区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上线运行,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称赞:“我们今后有个啥急事难事,只需扫个码,就能把信息传到人大代表那里了!”
  人大代表是群众的“代言人”。如何更好地倾听民声与民意,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一直是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所在。
  基于这一初衷,渭滨区人大常委会经过充分酝酿和设计,打造出集互联网技术与履职于一体的最新网络工作平台,并于今年5月成功上线。
  渭滨区人大代表线上履职平台集“代表履职、智能会议、意见建议、民生实事、工作动态、法律法规”六大功能于一体,打造“指尖上的代表之家”,旨在实现代表履职更便捷、民意表达更顺畅、人大工作更高效。
  其中,在该平台的“民情民意”模块,创新设置“代表专属二维码”,二维码张贴于选区公告栏、社区服务中心,或发布于线上社群。群众只需扫码,就可直接向代表留言,反映急难愁盼问题或提出建议。
  前些天,渭滨区石鼓镇茵香河村一组村民邹建科通过扫码,向区人大代表赵宝康反映:本村一组道路狭窄,影响村民出行,并有电线杆在路上,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将路两边的明渠改成暗渠增加路面宽度。收到留言后,赵宝康很快与镇人大代表邹天佑及石鼓镇政府沟通协调,通过一事一议项目,将该地明沟水渠改成路下铺设波纹水管的方式,增加了道路宽度,提升了村民出行便捷度,还联系镇电管所移除了电线杆,消除了安全隐患。很快,邹建科的好建议就在村组传开,村民们都对这一好做法拍手称赞。
  收集社情民意方便,人大代表履职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在这一平台上,“代表履职”模块为人大代表建立专属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各项活动,形成完整、动态的“履职成绩单”,彻底告别传统纸质记录的零散、滞后与统计困难,实现动态管理,一目了然。
  不仅如此,“意见建议”模块能够自动分析建议热点、办理时长、满意度等数据,助力区人大精准识别办理“堵点”,进行靶向督查,推动建议办理由“办结”向“办好”转变,由“答复满意”向“结果满意”转变。还有能够迅速将区、镇街人大工作部署、最新活动安排、决议决定等资讯发布的“工作动态”模块;可一键搜索即可获取权威法律法规原文,方便学习、精准引用的“法律法规”模块……
  “这是我们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内容和形式,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的新实践,推动人大工作迈入了数字化新阶段。”渭滨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羊国义表示,平台上线运行以来,推动了代表履职模式由“线下为主”向“线上线下融合互补”、“单点分散”向“系统集成协同”、“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有效转型,激发了代表活力,提升了人大工作质效。
  据了解,自5月平台上线运行以来,代表履职积极性显著提高,建议质量不断提升,参与视察调研等活动的主动性进一步增强;建议办理平均时长缩短约10%,代表对办理结果的满意度稳步提升至95%以上;每月收集的民情民意信息量比以前明显增加,群众反映问题的响应速度明显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