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为友

罗凤霜

文章字数:0 文章浏览数:
  少女时代的梦想,便是以书籍作为嫁妆。那时的我憧憬着:新房中央摆放一张床,四周环绕着书架,窗前是一张宽敞的书桌。闲暇时光,坐在桌前,阅读、绘画、练习书法。在我看来,满室书香与爱情的相伴,才是人生最美妙的境界。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初,贫困的生活连基本的衣食住行都难以保障,更别说实现我那遥不可及的梦想!直到十三年前,我才勉强凑足资金,购置了新居,在阳台的位置打造了一个转角书柜,并配备了电脑和办公桌。从那时起,我的梦想终于成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屋”。
  在那些日子里,我感到最快乐的莫过于在书屋中阅读。每当翻开一本佳作,就像是与一位挚友进行深入交谈,仿佛能看见那些我仰慕已久的文学巨匠,从文字中缓缓向我走来。孔子的智慧、司马迁的绝世佳作、曹雪芹的千古绝唱、鲁迅对社会的深刻洞察,都让我感动至深,心向往之,赞叹不已。
  事实上,一本好书对于一个读书人的诱惑,丝毫不亚于一道佳肴对于一个食客的吸引力。两者之间的区别仅在于,书籍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而佳肴满足了人们的口腹之欲。好书不厌百回读。优秀的书籍犹如永恒不变的风景,草木葱茏、鸟语花香,令人流连忘返;又如同流行的音乐,激昂悠扬,令人情感澎湃。
  是的,读书如品美食。我感觉文字有味道,而读书就是一个品尝味道的过程。书中既有山珍海味,亦有家常小菜,不同口味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自己想吃的菜肴。书有千种万种,不管你的口味如何挑剔,总能找到一本你喜欢且读得进去的书。
  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我感悟到,一本好书的文字通常兼具哲理与思辨、生活气息与人生况味,好似色香味俱佳的珍馐美馔,哪怕用罩子罩着,也能透过那小小的、不起眼的缝隙,勾起人们的食欲。即使父亲将书放在高高的木架子上,或锁于书柜里,只要能看一眼那一个个小小的方块文字,它就会散发出巨大的魔力,诱惑着我走近,取之再捧起,“大快朵颐”一番之后,从此便欲罢不能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明白,那些被唐诗宋词所滋养的人显得格外优雅,被散文所浸润的人显得通透清秀,被小说所喂养的人则显得博学睿智。书籍虽小,却能展现一个广阔的世界。或许一篇短文能够映射出一个伟大的时代,或许几行诗句流淌着一段真挚而纯粹的人间至爱。不同的书籍散发着不同的芬芳。屈原的诗歌弥漫着芝兰之气,周敦颐的文章飘散着荷塘的清新,李清照的词蕴含着梅花的冷艳与馨香……书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志同道合的读者。一卷好书,让我有机会与历史上的杰出人物进行灵魂的对话,书籍为我架起了连接古今的桥梁,让我活着不仅仅是为了脚下的土地,更让我变得博学、睿智。
  读书真好。它是那样坦诚地守候在我生命的旅途,为我扬鞭、为我策马,为我洗去一路风尘。书给我忠实的陪伴和贴心的慰藉。难怪林清玄认为凭“一卷书、一壶酒、一腔热血”可以奔走天涯;难怪有哲人叹道:“有书读谓之福!”
  人生不过是翻过一页书的工夫而已。既然,在不可预测的命运中,我不愿盲目地去追海逐潮,就做自己喜爱的事。
  感恩书屋,让被置在床头几案的书,给了我一份伸手可及的抚慰。此生,惟愿在长夜孤灯下,有书可依,也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