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小饭桌” 守护食品安全

崔婷婷

文章字数:0 文章浏览数:
  近日,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小饭桌”备案制升级为市场准入许可制,积极引导该行业规范化、有序化发展。目前全市“小饭桌”数量从968家减少至499家,数量虽然减少了近一半,但监管力度空前加强,“小饭桌”食品安全将更有保障,孩子们也将吃得更放心。
  “小饭桌”是不少双职工家庭的刚需,解决了众多学生的午休和吃饭难题,正值暑假,不少忙于工作的家长也把孩子托管在了暑期“小饭桌”。长期以来,我市的“小饭桌”监管实施的是备案制,由经营者提出申请并签订承诺书,相关部门对“小饭桌”进行检查,通过验收即可领到备案证。备案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小饭桌”有了监管和约束,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动态监管缺失,难以及时发现食品安全、消防隐患等问题;准入门槛较低,硬件水平和标准不高;主体责任不明,缺乏退出机制等,长此以往,监管效果必然会打折扣。今年,我市将“小饭桌”备案制升级为市场准入许可制,其中明确规定,所有“小饭桌”经营主体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小餐饮许可证》,并设定了硬件设施、人员健康、操作规范等方面的严格准入标准。相比备案制,市场准入许可制更具强制性和规范性,既强化了政府监管,减少了管理漏洞,又加强了资质审核,淘汰不合规机构,倒逼“小饭桌”经营者严格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高餐饮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在加强监管力度的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小饭桌”互联网+明厨亮灶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网络直播等手段,将“小饭桌”的后厨操作、卫生环境、食材加工等关键环节实时公开,接受家长、监管部门和社会监督,实现了食品安全的社会共治。如此多管齐下,必将破解“小饭桌”治理难题,促进该行业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