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卫锋(左)指导技术工人细心打磨机械设备 袁湛韬制作的永生花栩栩如生 冯静在露营基地追逐“诗和远方” 初秋时节,陈秀荣捧着成熟的核桃乐开颜。 鲁敏的“数字养老”项目深受市场青睐 深厚的工业基础为一大批创业者增添了信心 赵宏军正在加工智能捕鼠器 宝鸡市第十二届创业大赛表彰获奖选手 因一城动心,择一城追梦。
宝鸡,这座云聚无数“追梦人”的城市,从来不乏创业精神。
非遗文化传承星河灿烂,民族工业不断开出创新之花,现代化农业描绘出幸福田园新图景……作为全省唯一入选首批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城市,宝鸡以宜居的生态环境、悠久的历史文化、深厚的工业基础、良好的发展前景,成为追梦者的首选之地。
创业,是一场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 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近年 来,我市坚持深化就业创业十大 行动,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创业大赛”等专项活动,全力以赴稳定和扩大就业。今年上半年,我市城镇新增就业34192人,同比增幅6.3%,无数创业者在追梦过程中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在这座“创业之城”的追梦大潮中,有人用“创新”撬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有人用“情怀”深耕乡村振兴的沃土,有人用“实干”让美好生活触手可及,有人用“硬核”技术让城市变得更加美好……
一片沃土“育梦”
初秋时节,浓绿的树林中传来阵阵蝉鸣。
宝鸡高新区凤凰三路的一间厂房内,39岁的蒲卫锋在厂房里来回巡查,遇到“卡脖子”难题,他就和工人们一起趴在操作台上,一点点查找问题、反复研究,直到打磨出完美的产品。作为一家能源装备制造公司的创始人和总经理,蒲卫锋很多时候更像一位技术高超的能工巧匠,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创业,与我市的工业禀赋有关。
在宝鸡众多名片当中,西部工业重镇一直是最具分量的。早在抗战时期,一批西迁的工厂就为宝鸡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随后,国家实施“一五”“二五”计划和“三线”建设,宝鸡的工业化发展进一步加快。进入新时代,一大批“创二代”“创三代”接过了父辈们肩上的担子,不断开创着工业之城的新未来。蒲卫锋作为原“渭阳厂”子弟,就是其中一员。
“厂里那批老工人个个身怀绝技,我们从上中学开始就一边学文化知识,一边学机械加工技术,冬天在雪地里手冻得发红,也要又稳又准地练打螺栓的基本功。”蒲卫锋对那段激情满怀的学技术岁月始终难忘。从学校毕业后,蒲卫锋带着一身过硬的机械加工本领闯荡南北,当过技术工人,也干过销售和管理,最终回到宝鸡创业。失败了,从头再来;跌倒了,站起来再干!如今,蒲卫锋创办的宝鸡格兰德能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有24名专业技工,专门为石油钻采专用设备、地质勘探和地震专用仪器、深海石油钻探设备等生产机械零配件,还为省内外多家知名机械装备企业进行定制化生产,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每年营业额达1000余万元,产品出口新加坡、美国等地。
在蒲卫锋看来,创业是一件极具风险和挑战的事情,吃苦耐劳只是最基本的要求,同时还要有敏锐的眼光。他选择做机械加工类创业,不仅因为这是自己最熟悉的领域,而且这是宝鸡最具潜力的产业。他说:“在宝鸡做钛产品和工业品的创业最有优势,这里有一流的技术工人、成熟的加工车间,而且做工业零部件的同行很多,只要你能找对方向并且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所成就。”
梦想的种子只有撒进肥沃的土壤,才会开出美丽的花朵。在宝鸡这片沃土上,历史的资源禀赋是丰富的养分,而大自然的灵山秀水则赋予城市一种动人的气质。作为西北地区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宝鸡的宜居环境也吸引着无数创业者来这里逐梦。
“宝鸡生态环境好,创业环境也好,这几年我们团队在宝鸡发展十分迅速,从当时的5人创业团队成长为有员工30余人的名牌互联网企业。”今年38岁的鲁敏感慨地说。
瞅准了“银发经济”的发展风口,又结合宝鸡作为宜居幸福城市的特点,鲁敏和他所在的团队去年研发出一款“数字养老健康安全大数据监护平台”,通过定位手环、智能胸卡,以及在家中安装智能跌倒探测仪、烟感系统、气感探测器等设备,社区养老照护员、老人子女从后台系统或手机上就可第一时间得知老人在家的情况。这个智慧养老项目一经推出,就率先在我市渭滨区、陈仓区、宝鸡高新区等多个社区开始试点,并在今年我市举办的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陕西省选拔赛暨宝鸡市第十二届创业大赛上一举夺魁,赢得一等奖,不仅有相应的奖金补助,还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支持,很快将在全市多个社区推广。
鲁敏曾在北京、西安等大城市闯荡多年,创业团队选择来宝鸡是觉得这里环境好、创业成本低,城市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创业公司,他们享受了连续三年的免费办公和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政策扶持等。鲁敏说,他们的智慧养老项目符合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并且是依托宝鸡的城市特点而开发的,所以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市场认可。他们团队希望这一诞生于宝鸡的项目,不仅在宝鸡推广,还要在全国推广。
宝鸡是孕育梦想的地方,也是很多人成就梦想的地方。记者了解到,我市2018年出台了《宝鸡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近年来又对就业创业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加强,优化创业环境、加大补贴力度、开展职业培训、强化创业就业孵化,并且每年举办创业创新大赛,通过深化“大赛+基金+孵化”模式,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6亿元,带动就业2157人,同时培育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园区24个,让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在“家门口”梦想可期。
传承创新“逐梦”
每一个梦想的背后都有一段美丽的故事。
“过去很多人觉得钩织是女娃都会的小手艺,其实这还是具有特色的非遗文化。”创办“蒲公英”社区工厂的袁湛韬说。如今,在她的传承创新下,陕派钩织顺利申请为渭滨区非遗项目,而且成为带动2000多名妇女创业的公益项目。
(下转第三版)
宝鸡高新区科技创新园孵化了一批创业企业 市民在人才服务中心办理相关证件 一家刚刚走上创业之路的机械加工企业(资料图) 良好的创业环境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就业(资料图) (上接第二版)
2022年,袁湛韬的事业受到了疫情影响。于是她广泛考察市场、寻找商机,最终发现浙江义乌的小饰品加工大有可为。在代加工的过程中,她又思考能否做一些有自己创意的特色产品。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随手用绿色的毛线钩了一匹小马,并将其拍照传至网上,没想到因为绿马与“绿码”谐音,一下子火了,全国各地的订单纷至沓来。于是她到社区、小区招聘了一批会钩织的老人和“宝妈”,最多时发动所有人员一天钩出了2000余只绿马。从绿马爆火之后,袁湛韬更加重视创新创意。如今,袁湛韬及其团队钩出的艺术花束成为在宝鸡举办的香港明星公益慈善足球赛的奖品,也成为2024年全国艺术体操锦标赛颁奖花束,其产品出口到了欧洲、美国等地。
因为在创业最初的艰难时期,是社区为袁湛韬提供了场地,并动员辖区闲散妇女来就业,因此袁湛韬怀着感恩的心成立了“蒲公英”社区工厂,并将工厂设在经二路街道办的办公楼内,培训带动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如今社区工厂已经辐射20多个乡村和社区。“陕派钩织”这颗种子,也如“蒲公英”一样随风飘散、遍地开花。
袁湛韬的逐梦故事,是无数宝鸡创业人的一个缩影。
创业最难的问题是“干什么”。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厚重的资源禀赋为创业者留下了取之不尽的财富,解决了创业“干什么”的难题。
“我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了一段时间,回到宝鸡选择开擀面皮店创业,因为这道美食创业成本低、操作简单、成功率更高一点。”宝鸡“阿瑞姐”擀面皮的创始人李英瑞说。
李英瑞的第一家擀面皮店在市区陈仓园开业,本以为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但没想到因品种单一、味道缺乏特色,顾客较少,让她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但李英瑞凭着不服输的精神,大胆创新、巧妙改良。慢慢地,她的擀面皮味道受到大家欢迎,不仅店里的生意越来越好,在网上的销售也火爆起来。第一家面皮店成功后,她又通过加盟和开分店的方式,不断扩大规模,如今已在咸阳、西安、榆林、渭南、兰州等地开设了近20家擀面皮店,并针对不同地域顾客的不同口味需求,创新推出了“过桥面皮、茴香面皮、汉堡面皮、寿司面皮”等十余个品种。传统口味加上创新调制,李英瑞的每个店都各有特色又有传承,因此,店里的客人络绎不绝,截至目前,李英瑞面皮店的年营业额达700多万元。
最近,李英瑞在西安一所大学忙着筹备开新的分店,她对宝鸡擀面皮走出去越来越有信心,还打算把加盟店开到美国。
“擀面皮不仅是本地人的喜爱,也会征服世界各地人的味蕾。”李英瑞说,创业就要选择这种自带流量的项目!
“一份面皮”创大业,在宝鸡的诸多小吃品类中,擀面皮已成长为支柱产业。从街边小吃到登上宴会餐桌,从现蒸堂食到封装外销,从地方美食到热销全球,蕴含着一方小吃经济的多年“创业史”。据统计,去年全市擀面皮产业产值达55.5亿元,从原材料种植、生产加工,到耗材包装、物流运输,整个宝鸡擀面皮产业链的从业人员已超过10万人。
敢想敢干“筑梦”
“当时很多人并不看好我的创业梦,但我敢想敢干,在政策扶持下、在好朋友帮助下,现在也算有了不小的成就。”“90后”创业青年赵宏军说。
赵宏军出生在陈仓区拓石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小时候,田里有鼢鼠啃咬庄稼,赵宏军跟着爷爷和父亲,制作了一种被称作“地弓箭”的捕鼠器,用最原始笨拙的办法来保护庄稼。来到市区上高中后,在课堂上,老师分享了一个个发明创造故事,鼓励同学们大胆展开创新思维,赵宏军灵感乍现:能不能发明一款又省力又容易操作的捕鼠器。于是赵宏军开始在网上查阅资料,同时借阅专业书籍,很快他就制作了一款“接洞式鼢鼠捕捉器”,并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西安读大学时,赵宏军的故事被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报道。他和几位同学带着首批制作的20余个捕鼠器前往宁夏某地的林业部门进行展示。展示过程中,当地林业部门发现这款“接洞式鼢鼠捕捉器”效率极高,并且抓捕的活鼢鼠还可以用作药材,于是将赵宏军的捕鼠器全部购买,这更加坚定了他日后创业的想法。
作为农家子弟,赵宏军创业路上的第一个“拦路虎”是启动资金。关键时刻,他从陈仓区举办的创业就业培训班了解到,大学生创业可申请无息贷款,于是他顺利拿到了10万元贷款,开始了创业之路。如今,赵宏军创办了公司“大秦工贸”,他的发明专利涉及智能捕鼠器、智能地下室隐藏门、智能游泳池盖板等,公司也由最初的5人,发展到如今带动当地20余人就业,年营业额达500万元以上。谈到今天的成就,赵宏军感慨地说:“宝鸡很适合创业,选择自己擅长的项目,想干就干,遇到困难就去解决,梦想总有一天能实现。”
闻鸡起舞,是宝鸡的城市精神。敢想敢干,也是这座城市创业者的精神特质。在这片希望的沃土上,还有很多像赵宏军一样不怕吃苦、不畏艰难的普通创业者,他们用勤劳和汗水向着梦想前行。
千阳县“新农人”陈秀荣,也是一位平凡的筑梦人。刚到初秋,她就开始忙碌起来,她说:“八月收青皮核桃、九月卖蜂蜜、十月收玉米,盼了一年的秋收就快到了。”忙碌之余她还要用手机记录下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门前的野花开了、山里的野杏熟了、牛脖子上铃铛声清脆入耳等,通过她的手机镜头都变得妙趣横生。陈秀荣说:“我在推介家乡的农耕变化,只为让更多人了解到农村不一样的烟火气。”
相比于城市工作,农村创业是极为辛苦的。作为“80后”,在城市生活多年,远离农业生活多年,重新回到家乡,即使有现代化农机的助力,但还是要面对繁重的农活。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顶着大太阳干活,晚上休息时才能有片刻的宁静。陈秀荣两口子承包了近千亩山地种植水果核桃,还承包了100亩地种植高山玉米,并养殖蜜蜂300余箱,是当地有名的因耕地而致富的年轻人。说到成功秘籍,陈秀荣说:“不管是农村还是城市,要想创业就要不怕吃苦,要自己扑下身子实干,这样才能成就自己的梦想。”
凤县“90后”姑娘冯静也是一位敢想敢干的追梦人。
冯静从小在农村长大,从事导游工作多年。2022年,“坐着绿皮火车去秦岭看雪”突然火了,在黄牛铺镇的支持下,冯静与朋友在家乡东河桥村建起了一处露营地。在这片露营地,冬天,乘着绿皮火车前来赏雪的游客可以在这里围炉煮茶,享冰天雪地的温暖与惬意;夏天,游客可以坐在蝶形天幕帐篷下,听着大自然动听的旋律,吹着习习凉风,品着大山里的五味子茶、蜂蜜茶,吃着烧烤和野菜火锅。这处露营地最火的时候一天能接待游客600多人次,毛收入达2万元以上,并带动镇上30余人就业。
经营露营基地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今年夏季的持续降雨,让露营基地的经营受到很大损失。但冯静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她说:“现在正是露营最火热的时候,创业就要选择这种正值风口的项目,不怕苦不怕累才能实现梦想,才会有能力帮助家乡发展。”
创一份新业,开启一段幸福生活,是很多普通人的梦想。记者了解到,我市近年来出台了不少扶持鼓励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好政策,返乡创业的农民工、退伍军人、大学生逐渐增多,我市每年返乡创业者达2万余人,带动就业近20万人,这些返乡创业的“新农人”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多方携手“圆梦”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
宝鸡之所以是创业之城,不仅仅是因为它用心浇灌每一位创业者的梦想,还因为这里生态环境宜人、工业基础雄厚,近年来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宝鸡机场建设获批,宝鸡发展前景越来越好,吸引着众多有梦想的人扎根宝鸡。
为了帮助更多的创业者圆梦,近年来,我市围绕困扰年轻人创业的重点、难点、痛点、堵点问题,将创业者发展普遍性利益诉求和“急难愁盼”问题具体化、清单化,推动职能部门按时限协调解决,着力打造人员往来、资金流动、商贸往来更加自由便利的新平台和优质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同时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出台一系列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帮助广大创业者知晓政策、用足政策、享受红利,先后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创业大赛”等专项活动,为创业就业搭建平台,携手护航创业者在宝鸡圆梦。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创业科科长赵永刚长期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对宝鸡创业环境的变化有着深刻体会。他说,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创业创新的鼓励政策和优惠措施,比如税收优惠政策、创业担保贷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成果转化、设立各类创业创新基金、支持优秀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等,鼓励了一大批青年学子敢于追逐自己的创业梦。尤其从近五年的数据来看,宝鸡市学子创业的数量不断攀升,而且选择逐渐多元化,特别是新兴产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创业人数逐渐上升,这为宝鸡高质量发展转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作为创业路上的逐梦人,如何才能实现梦想,让梦想“宝石”不断发光发亮?
赵永刚通过多年的工作经历对创业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青年人要创业先要进行自我评估。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兴趣、技能和性格特点,研判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第二,要研究当前就业和创业领域的热门行业和趋势,评估不同行业的发展前景和潜力。若就业,要确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规划,积累工作经验和提高工作技能,成为行业的技术骨干;若创业,要深入进行市场调研,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组建创业团队,筹措创业资金。
同时,我市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宝鸡需要不断加大城市创业的吸引力。比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行政审批流程和办事效率,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让创业者办事越来越方便;加大对创业培训和指导的投入力度,加强校、政、企大融合的强度,让更多心怀梦想者知道如何圆梦;还应加强产学研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提升创业的科技含量和技术含量,以此助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让这片创业热土更具活力。
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创业之城”宝鸡,期待更多有志青年来这片热土追梦、圆梦!
(二、三版照片由赵彬瑞、赵志华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