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沟镇农特产品 奶山羊养殖场 水沟镇"华裕宝"菜籽油生产车间 村民采摘苹果 新文村辣椒丰收了 本报记者 温瑶瑶
金秋是丰收的季节,千阳县张家塬镇新文村300亩辣椒陆续成熟,一串串火红的辣椒长势喜人,农民在地里忙着采摘,奏响了乡村振兴“椒”响曲。这只是千阳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一个缩影。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农业、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千阳县坚持将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头号工程”,探索推行“1343”模式(一条主线引领、三级统筹联动、四型模式支撑、三项机制保障),着力构建产权关系明晰、治理架构科学、经营方式稳健、收益分配合理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有后劲、群众增收有保障、集体经济有活力的创新发展之路。
党建引领 激活一池春水
乡村发展好不好,关键要看带头人。“发展村集体经济,必须有一个好班子,特别是要找准一个‘领头雁’。”千阳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说。
通过一组数据,可以看出千阳县精挑细选的“领头雁”,个个都是实干家:2023年,全县65个村集体经济收入8618.66万元,村均收入132.59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村1个、100万元以上村25个、50万元至100万元村13个、10万元至50万元村26个。
村集体的收入与千阳县委、县政府的指导和支持分不开。记者了解到,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千阳县坚持党建引领,以实施“双培强村、百万递增”行动为主线,按照“把村党支部书记培育为致富能人、将致富能人培储为村党支部书记”的思路,在“空心村”选优配强“实心人”,通过选、派、育等举措,为农村发展打造出一支有思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村带头人队伍。此外,该县还建立了村干部补贴与村集体经济发展成效挂钩机制,将村集体经济收入与村干部待遇捆绑起来,极大地调动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
南寨镇大寨村党支部书记赵卫军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的带领下,大寨村集体经济收入从50元成功跃升至千万元,取得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县第一的好成绩,成为远近闻名的“明星村”。大寨村集体经济家底如此丰厚,有什么秘诀?“谈不上啥秘诀,我们靠的是主动靠前、积极谋划,建筑工程公司、刺绣、光伏等都是村上的支柱产业。”赵卫军说,面对村集体经济收入薄弱的困境,他创新思路,带领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根据实际情况摸清家底,在实地调查和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盘活集体闲置资产,让废弃多年的养殖场“变身”为光伏发电项目。另外,村上还对50亩老旧果园进行了改造,并积极探索公司化运营模式,注册成立建筑工程公司,承接镇域内外项目。通过一系列动作,去年大寨村集体收入芝麻开花节节高,突破了1000万元,赵卫军也成了村民眼里的致富能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寨村的成功并非个例。张家塬镇新文村党支部书记张利军也是一位致富能人。2019年初张利军上任,也是这一年,辣椒产业在新文村红火了起来。张利军组织村上50多户村民,在村集体苹果园套种了30亩辣椒,随着一串串红艳艳的辣椒成熟,村集体经济也实现了零的突破,收入7.5万元。看到辣椒市场这么好,村上不仅成立了千阳县秦佑红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还注册了“秦佑红”商标,购置烘干机,建起辣椒加工厂。随着辣椒面、辣椒酱、长辣椒等农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千阳“秦佑红”辣椒现已红遍大江南北,小辣椒成了新文村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打破瓶颈 提升“造血”功能
“我在公司干一些杂活,一天有80元的工资,再加上把土地托管给村上,不仅能拿到每亩650元的分红,年底还有二次分红,日子比以前好多了。”水沟镇夹咀村村民张亚平高兴地说。张亚平所说的土地托管,是该镇五村联动,探索出的富民强村新路径——粮食全产业链发展项目,这也是千阳县村集体抱团发展取得成效的一个有力证明。
受种种因素制约,缺乏“造血”功能是千阳县村集体经济的普遍问题。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千阳县相关部门深知要壮大村集体经济,就要不断创新增收渠道,把昔日的“沉睡资源”变为“增收活水”。他们经过调查研究,深挖各村自身优势,决定在“盘活集体资源”上做文章,引导鼓励各村打破村域界限,推行村与村、村与企业、村与合作社联建联营抱团发展模式,从而实现发展互促、互惠共赢。
水沟镇的10个村沿千陇南线分布,村民居住分散,而且各个村处于“自主发展、单打独斗”的局面,产业市场竞争力不足。思路一变天地宽。近几年,该镇在思想上破冰,选取了夹咀村、水沟村等5个村整合产业优势,按照“镇级统筹、抱团发展、公司化运营”的工作思路,于2021年成立了水沟镇夹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积极推广“土地入股+集体经营+全产业链托管”模式,破解了农村粮食产业“散、弱、小”难题。“我们围绕‘耕、种、管、收、加、销’六个环节,分别成立了托管服务、粮食储销、青贮玉米、秸秆加工、面粉加工五个部门,统筹项目、农机、农资、农技、销售五大要素。”水沟镇有关部门负责人说,公司成立后,村民也有了新身份,当年就吸收147户“股民”以土地入股。
9月23日,记者在该公司烘干车间看到,两台12.5米高的烘干机正在开足马力烘干玉米。夹咀村党支部书记臧文芳是该公司董事长,他告诉记者,受地理位置所限,各家的田地地块小,不利于从事现代化农业生产,加上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多,撂荒地逐年增多,“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了困扰大家的难题。针对这一难题,水沟镇以强村带弱村、小田并大田的模式,向村民提供了“全托、半托、派单、流转”四种模式,去年共签订1260余份《托管服务合同》,托管土地1.5万亩。“我们去年收储小麦800吨、玉米2000吨,公司收入701万元,净利润也有123万元,今年预计能达到800万元。”臧文芳信心十足地说。
其实,像水沟镇壮大集体产业的例子还有很多。南寨镇水泉村也在持续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不仅在撂荒地里种上了柴胡,还将原来的旧桑园改造为标准化矮砧苹果园,并且以公司化运营模式,承接镇域内外项目,让星星之火点燃村集体经济燎原之势。
眼下,正值中熟苹果成熟时节,记者在该村果园看到,一排排苹果树整齐排列,果农们分工合作,忙着采摘、装筐、搬运。“去年,村上投资221万元改建的100亩标准化矮砧苹果园,在果农的精细化管护下,头年就实现了初挂果,产值达10万元。”水泉村党支部书记李斌杰信心满满地说,今年村上又新建了70亩果园,预计2026年170亩果园进入丰产期,亩产可达2500公斤以上,产值可达200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红利共享 村民腰包鼓圆
村集体日益壮大,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村民。夹咀村村民兰艳刚就深有感触:“我平时在外务工,地里的庄稼根本顾不上,我把7亩地全交给村上托管,没想到不仅领了4550元的分红,年底还有二次分红,相当于自己当上了甩手掌柜。”据了解,水沟镇夹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组织召开年度分红大会,共为310户“股东”分红52.5万元,切实让群众尝到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带来的“甜头”,进一步调动了大家参与村级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近年来,千阳县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坚持把群众参与、群众受益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做大“蛋糕”,又分好“蛋糕”,不仅让村民共享村集体“红利”,也让大学新生享受到了村集体发展的成果。“这笔助学金很有意义,将来等我们学成归来,一定要回报家乡……”崔家头镇庄科村获得助学金的张锦妍说。据了解,为了让青年学子共享发展成果,崔家头镇各村都拿出一部分收入作为助学金发放给本村学子,今年全镇共为33名学子发放了10万元助学金。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户厕改造一直是改善农村生活质量、提升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以前想给大家干点事,可惜就是‘无米下锅’,如今村集体有了收入,就应该想方设法发挥集体经济效应,为村民办点实事。”赵卫军说干就干,为162户发放了改厕补助,让村民切实感受到了厕所变了样、生活大不同。“以前的旱厕又脏又臭,夏天蚊蝇乱飞,自改厕以来,村上补贴了1500元,我们几乎不用自掏腰包,你看厕所里不仅铺上了地砖,还装上了马桶,现在的厕所干净又卫生。”村民赵迺长说。据了解,目前大寨村已全面完成改厕任务。
集体经济有效益,反哺惠民有底气。记者了解到,大寨村今年不仅拿出7600 元用于补助养老保险,还为全村197位70岁以上老人购买了小额人身保险,一系列带有“分红”性质的款项发放,暖到了村民的心窝里。
如今在千阳,处处涌动着和美乡村发展的热潮。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千阳县将继续使出闯的干劲、保持干的激情,充分挖掘各村资源,进一步激活集体经济发展原动力,不断探索实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新举措,持续拓宽增收渠道,在希望的田野上奏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