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本期发布:
“70后”刘晓勇:
兄弟俩同台说相声
本报记者于虹
    1991年刘晓勇(左)和哥哥在旬阳县神河镇

  作为“70后”的刘晓勇如今已迈入不惑之年,回想起自己孩童时期的“六一”儿童节,他笑着说:“真的是很久很久之前的事了。”在那个流行《红灯记》和《沙家浜》的年代,“六一”儿童节是他童年时期最喜欢的节日。这一天不用上课,所以也不用带书包,同学们早早地到学校集合,迎接当天最重要的节日安排——大型文艺演出。
  今年42岁的刘晓勇,说起自己小时候的故事时颇有兴趣。他说,小时候自己是班里的文体委员,每年“六一”都要参加学校的文艺演出,大家集合在镇上的电影院里为群众唱歌、跳舞,特别热闹。“记不清上几年级了,那一年我和哥哥上台表演说相声,当时说的什么内容也记不清了,只记得说完之后,台下群众都哈哈大笑。”刘晓勇介绍说,那时候的农村小学生,文化生活很单一。当时学校组织的唱歌、跳舞等节目还挺多,就是没现在那么专业,都是学校音乐老师自编自导的,衣服是统一的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但是他和哥哥的相声节目一直作为全镇文艺会演的保留节目。刘晓勇和哥哥虽然是亲兄弟,但两个人长相差别比较大,他眼睛大,脸比较圆,哥哥脸型瘦,眼睛小,笑起来就眯成了一条缝。就是这样的组合一登上舞台,就成了校园里“六一”过后很长时间的讨论“话题”。
  小学毕业那年,特别流行穿皮夹克,但他们不好意思张口给父母说,没想到,父亲给他们兄弟俩一人买了一件。他们第一次穿着皮夹克,从村子里来到县城,从县城来到安康,从安康市又去了西安,然后在咸阳转了一圈,这是他第一次走出村庄见世面,他看到了工厂、企业、马路上的汽车……眼前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新鲜的,和村里完全不一样。也许是那次之行,让他立下志向,走向外面的世界。

国内统一刊号:CN61-0008 地址:宝鸡市经二路东段五号 邮编:721000 技术支持:锦华科技
宝鸡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电话:(+86917)3273252 E-mail:bjrbs@vip.163.com 陕ICP备05006542号
建议使用IE5.0以上 1024*768 中字体显示模式 51La